山保氏瘤叉尾天牛
山保氏瘤叉尾天牛(学名:)為天牛科瘤叉尾天牛屬的動物,為臺灣特有種天牛,其種小名是以此種正模標本的採集者山保禮助命名(正模標本採集於阿塱衛,即今臺東縣達仁鄉安朔村一帶)。在1943年被首次發現後就少有紀錄,加上棲息地已遭嚴重的開發與造林,因此一度被認為是已滅絕的物種[3]。直到2010年代後,開始出現少許的影像紀錄,很可能成為臺灣少有的拉撒路物種。
山保氏瘤叉尾天牛 | |
---|---|
保护状况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纲: | 昆虫纲 Insecta |
目: | 鞘翅目 Coleoptera |
科: | 天牛科 Cerambycidae |
属: | 瘤叉尾天牛属 Mesechthistatus |
种: | 山保氏瘤叉尾天牛 M. yamahoi |
二名法 | |
Mesechthistatus yamahoi (Mitono, 1943)[1] | |
異名 | |
|
此種天牛屬於少數不會飛的天牛[4],翅的基部具有不明顯的翅芽[5],棲息於海拔 300 至 1600 公尺的闊葉林,多於夜間活動且有趨光性,平時可能有隱匿於枯枝落葉間的習性。體長約 1.6 至 2.3 公分,全身褐色,前胸側緣有明顯鈍刺,翅鞘中後方具明顯呈三角形黑色斑塊[3]。
目前山保氏瘤叉尾天牛的分類仍然沒有一致的看法,學名 Mesechthistatus yamahoi 為 2002 年所發表[6],台灣的學術機構也大多使用這個學名,但早在 1961 年,就已有學者將本種歸入 Mimechthistatus 屬(此屬於 1956 年發表),直到現今仍有許多國際的學術機構使用 Mimechthistatus yamahoi 這個學名。
參考文獻
- Mitono T. 33. Transaction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Society of Formosa(臺灣博物學會會報): 578–588. 1943.
- Gressitt Judson Linsley (1951) Longicorn beetles of China, Longicornia, Paris 2: 1-667, 22 pls.
- 周文一. . 貓頭鷹出版社. 2008: p.277. ISBN 978-986-6651-06-9.
- Hiroshi Nakamine1 & Makio Takeda. (PDF) 8.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 1–11. 2008 [2013-09-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1-23).
- 邵廣昭等人著. 臺灣應已消失或瀕危的物種-解說手冊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PDF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6:見p.15.
- Hua Li-Zhong(華立中). . Zhongshan (Sun Yat-sen) University Press(中山大学出版社, 中国广州). 2002年12月. ISBN 978730601701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