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炮

山炮英語:)是火炮的一种,设计来进行山地战和其他难以运进重武器的地方的战斗,這項武器大約在19世紀開始出現;在美国内战中,这些便携的炮也称为山地榴弹炮,山炮的角色到20世紀中期逐漸被迫擊砲取代式微。

P. Lykoudis's original 1891 dismantleable breechloading gun with recoil control

山砲的設計雖然与步兵炮类似,但口徑是野戰炮標準,火炮特色是短炮身、低初速,彈道特性偏向榴彈砲。對這項投射武器來說,火力、射程都可以折衷,設計重點是方便運輸;因此山炮除了重量輕盈,設計時也將火炮作為許多模組化零附件組合而成,在必要時可拆卸採用駝獸背負,甚至是人力搬運。有了山炮,部隊在迫擊砲還沒發明以前,只有它可以供給他們在山地作戰時火力支援。由于它们能拆成小的部件装入袋中,所以也称为打包炮便携榴弹炮

第一款可分解運輸的山炮是美國開發,為M1841式山榴炮;它是19世紀常見的青銅製、炮口裝填、黑火藥推進、發射實心鋼球砲彈的小型炮,不同於其它火炮之處在於M1841可將火炮分解為炮架、炮身、高低機後運輸,主要用於美墨戰爭

第一種後膛裝填、具有制退復進機、還能能快速拆解和安装的近代后装式山炮是1890年代两名希腊陆军设计师P. Lykoudis和Panagiotis Danglis所作(后者的名字命名了75毫米施奈德-当利斯炮)。 不過希臘陸軍並沒有重視他們的發明,最後他們將這項發明向法國施耐德公司推銷,施耐德成功的將他們的概念實體化,成為施耐德-當利斯式75公厘山炮,這項武器在1907年贏得希臘陸軍青睞採用,並在巴爾幹戰爭時展現了它的價值。

後來許多國家陸續製造出後膛式山炮,除了山地部隊外,空降部隊同樣需要輕盈緊緻的火力支援武器,因此山炮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仍持續沿用了一段時間;直到二戰結束後,迫擊砲大型化、榴彈槍出現、空中支援武力的誕生改變了這些輕裝部隊的作戰生態,山炮的存在變得可有可無,在屆齡之後陸續退役。最後一款開發的山炮是1980年代由羅馬尼亞所研發,為了適應在布切吉山脈地帶的戰鬥而設計。但該型山炮在2008年已繳庫封存。

参见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山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