崁頭厝 (雲林縣)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崁頭厝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崁頭厝庄」,隸屬於打貓東頂堡。該庄北及東北與庵古坑庄為鄰,東南與苦苓腳庄為鄰,南邊為大湖底庄,西南邊為崁腳庄,西邊為蔴園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斗六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該庄編入「崁頭厝區」,隸屬於斗六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崁頭厝區改隸屬於嘉義廳。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崁頭厝」大字,隸屬於臺南州斗六郡古坑庄。[3]
交通
國道3號又稱「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是貫穿台灣西部的兩條縱向高速公路之一,大致以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繞大彎轉東北—西南走向經過崁頭厝地區中部偏西北地帶。境內未設交流道,北側最近的是古坑交流道,包括縣道158甲線交會處的南側匝道(僅供南入北出)及縣道149甲線交會處北側匝道(僅供南出北入),兩匝道之間另夾有古坑系統交流道,即省道台78線(東西向快速公路-台西古坑線)東側端點;南側最近的是縣道162號交會處的梅山交流道。由此等可快速前往台灣南北各地及雲林縣中、西部。[1][4]
省道台3線(光昌路、光興路、永興路)俗稱「內山公路」,是臺北至屏東的幹道,大致以北北西—南南東走向轉北北東—南南西走向再轉北北西—南南東走向再轉東北—西南走向經過本地區西部邊界外不遠處。由該道路向北北西經古坑市區西郊、省道台78線古坑交流道後轉北可前往斗六、林內、竹山等地;向西南可前往梅山、竹崎、番路西部、中埔等地。[1][4][5][6]
縣道154乙線(中山路、光昌路)是莿桐鄉饒平(樹子腳)至古坑鄉永光的道路,其南側端點(終點)位於本地區西部邊界外不遠處麻園聚落西北側的省道台3線路口。由此向南南東至中山路路口轉東北,出聚落後續直行可前往古坑、水碓、大崙東部、大潭東部、斗六市區、海豐崙西部、竹圍子西南部、大埔尾東部、麻園西南端、麻園與樹子腳交界地帶、樹子腳(饒平)並止於縣道154號路口。[1][2][7][8]
縣道158甲線是台西鄉崙子頂至竹山鎮桶頭的道路,大致以西北西—東南東走向轉南微東—北微西走向再轉西北—東南走向再轉西微南—東微北走向經過本地區北部邊界外不遠處的古坑市區,並經過省道台3線路口及國道3號古坑交流道南側匝道(僅供南入北出)路口。由該道路向西北西可前往斗南、土庫、褒忠、東勢北部、台西等地;向東微北轉東南可前往水碓東南端、高厝林子頭東南部、桶頭並止於其中部偏北的縣道149號路口。[1][2][4][9]
鄉道雲199線是古坑至大湖口的道路,其南側端點(終點)位於本地區南部大湖口聚落北郊的鄉道雲210線路口。由此向北北東蜿蜒而行,其後轉西北繞彎道轉東北微北,經鄉道雲212線路口後轉北北東再轉北北西,經國道3號高架橋下後續行以至出境,轉北可前往古坑並止於縣道158甲線路口。[1][2]
鄉道雲203線(光昌路29巷)是永光(崁頭厝)至大湖口的道路,其北側端點(起點)位於崁頭厝聚落的鄉道雲212線路口。由此向西南轉西南微南,出境後可前往麻園東南端並止於大湖口溪右岸道路路口。[1][2]
鄉道雲209線是大坪頂至山腳的道路,其北側端點(起點)位於本地區東部的大坪頂。由此向東南東繞大彎轉南蜿蜒而行,經多次彎道後轉南南西過大湖口溪光山橋出境,轉西南西再轉西北西可前往苦苓腳西端、大湖底並止於縣道149號路口。[1][2]
鄉道雲210線(光華路、無名道路)是永光(崁頭厝)至大湖底的道路,其西北側端點(起點)位於崁頭厝聚落的鄉道雲212線路口。由此向東南直行,經經國道3號高架橋下後續行,至鄉道雲199線終點路口轉南南東再轉東南以至出境,可前往苦苓腳西端並止於鄉道雲209線路口。[1][2]
鄉道雲212線(光昌路)是永光(崁頭厝)至龍眼林的道路,其西側端點(起點)位於本地區西部邊界外不遠處的縣道154乙線轉角路口。由此向崁頭厝聚落的鄉道雲212線路口。由此向南南東轉東南蜿蜒入境,經鄉道雲203線起點路口、鄉道雲210線起點路口後轉東南微北,經國道3號高架橋下、鄉道雲199線路口、劍湖山世界後繞大彎轉東北出境後,轉東南微東可前往苦苓腳並止於其東部的縣道149號路口。[1][2]
學校
- 永光國小
參考文獻
-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 《雲林縣古坑鄉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5年11月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 《雲林縣行政區域圖》
- 《南投縣行政區域圖》
- 《嘉義縣行政區域圖》
- 《雲林縣斗六市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5年11月
- 《雲林縣莿桐鄉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5年11月
- 《南投縣竹山鎮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