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
嵩山古名又称外方、嵩高、崇高,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嵩山又分为少室山和太室山两部分,共72峰,最高峰连天峰高达1512米,峻极峰海拔1491米,古诗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中岳嵩山无论从自然地质还是文化遗存上,都堪称五岳之尊、万山之祖。[1]
嵩山 | |
---|---|
![]() 书册岩,嵩山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中岳运动遗迹 | |
![]() ![]() 嵩山 嵩山的位置 | |
最高点 | |
海拔 | 少室山连天峰1512.4米,少室山峻极峰1491.73米 |
34°29′05″N 112°57′37″E | |
地理 | |
位置 | ![]() |
地质 | |
岩石年代 | 太古代 |
1982年,嵩山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5月8日,嵩山少林景区又被中国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嵩山是儒释道共处的圣地之一,不仅是中国道教圣地,汉传佛教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新儒教的诞生地。[2]
地理环境

嵩山地處中原,东西横卧,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嵩高”、“崇山”,西周时称岳山。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阳后,以“嵩为中央、左岱、右华”,为“天地之中”,稱中嶽嵩山。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少室山的连天峰,海拔1512米,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3]嵩山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東接五代京都汴梁,西連九朝古都洛陽,素有“汴洛兩京、畿內名山”之稱。於奇異的峻峰,宮觀林立,故為中原地區第一名山。[4]
地质演变
嵩山因为地质演化纪录上的多样性而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嵩山地质构造以其岩龄古老、构造复杂、地壳发育完整、出露良好而闻名。在嵩山72峰里,从太古代到新生代的岩层都有发现,地质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壳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群的“登封朵岩”。华北地区几乎所有的岩石和地层类型都集中于此,时间跨度达30亿年。嵩山古老的岩石系形成于23亿年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反映太古代至古生代三次地质构造运动——“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的遗迹。嵩山成为许多地质学研究者们的热点考察区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