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口鲨

巨口鲨学名),又名巨口鮫大口鯊,是巨口鲨科巨口鯊屬下的唯一现存種,目前全世界发现(捕獲或目擊)數量不足100隻[2](自1976年第一次目擊至2012年間僅55例),相當罕見。第一隻巨口鯊是在1976年於夏威夷外海發現的[3]。巨口鯊分布在世界各地,棲息深度約5至1000米之間,以深海居多,故很少被發現。

巨口鲨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目: 鼠鲨目 Lamniformes
科: 巨口鯊科 Megachasmidae
属: 巨口鲨属 Megachasma
种: 巨口鲨 M. pelagios
二名法
Megachasma pelagios
分布范围(蓝色部分)

特徵

头部,该标本藏于西澳大利亞博物館

巨口鲨头大嘴大,细牙成须状,和姥鲨科鲸鲨科鲨鱼一样,以过滤浮游生物为食物;口附近有發光器,可能用來吸引獵物。尾长,但和长尾鲨科不同,上半叶上翘得較不明顯。體色呈棕黑色,腹部偏白色。有別於鼠鯊目的其他種類,巨口鲨的吻部較圓潤且不明顯。體長4至5.5公尺,體重最重可達1噸(1215公斤)。

生殖

巨口鲨和姥鯊鯨鯊一樣,巨口鲨也是卵胎生的鯊魚,幼鯊在卵時期的時候都待在母體內,直到卵孵化為止,幼鯊才會離開母體。

生活習性

世界各地目擊巨口鯊地點

1990年10月21日,美國加州達納捕獲了一隻雄性巨口鯊。

2017年5月16日,臺灣花蓮縣外海的定置漁場捕獲一尾長4.8公尺、重700公斤的巨口鯊,經漁民通報,海巡署測量紀錄後,賣至海產店。引發環團不滿。

2019年5月6日,於臺灣花蓮縣外海再次捕獲一尾長3.5公尺、重612公斤的巨口鯊,經捕獲漁民通報並由漁政機關進行相關檢測後,因巨口鯊於臺灣尚非屬於保育類,魚體仍交由船主拍賣利用。

參考資料

  1. L. J. V. Compagno.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5. [2014-12-16].
  2. Liu, Shang-Yin 'Vanson'; Joung, Shoou Jeng; Yu, Chi-Ju; Hsu, Hua-Hsun; Tsai, Wen-Pei; Liu, Kwang Ming. . PeerJ. 5 March 2018, 6: e4432. PMC 5842762. PMID 29527411. doi:10.7717/peerj.4432.
  3. Florid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 [2009-06-10].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