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设国际法院法官
常设国际法院法官是国际联盟下辖常设国际法院的法官。该法院起初由11名法官和4名暂委法官组成,他们由国际联盟成员国推荐给国际联盟秘书长,后者再将其提名至国际联盟理事会和国际联盟大会表决。理事会和大会必须牢记被选出的法官们必须代表国联内的各个主要法律传统,以及“每个主要文明”。每个成员国获准推荐4名候选法官,其中至多只能有2名有该国国籍。法官由直接多数决选出,选举在委员会和大会上独立进行。[1]法官们的任期为9年,全部在任期届满后去职,即每次选举都需要选举全部新法官。[2] 法官们完全独立,审判案件时不受其国籍限制,不效忠任何成员国,尽管每个成员国最多仅能有一名该国国籍法官。他们独立于国家的标志是他们从事法院工作时拥有豁免权。对法官的唯一要求是“高道德品质”,并且他们还要有“其各自国家对最高司法人员所要求的资格”或“法律专家公认的国际法专业能力”。[3]
第一批法官于1921年9月14日选出,暂委法官于2天后选出。[4] In 1930 the number of judges was increased to 15 and a second set of elections were held on 25 September.[5]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法院在1940年代中的大部分时间没能开庭,但法官们仍继续任职至1945年10月集体辞职。[6] 法官每年收入15,000荷兰盾,每天花50荷兰盾用于生活费,此外院长还有额外45,000荷兰盾的收入,但院长被要求必须住在海牙。法官的旅行费用也全额提供,开庭时每个法官还有“工作津贴”100荷兰盾,副院长的“工作津贴”则为150荷兰盾。法官们的工作津贴每年限额为20,000荷兰盾,副院长的工作津贴每年限额为30,000荷兰盾;鉴于此,听审时间每年规定为200天,听审时间超过此限则不提供工作津贴。暂委法官没有工资,但当被征调服务时,得提供其旅行费用,每天50荷兰盾的生活费,以及每天150荷兰盾的工作津贴。[7]
法官列表
国籍 | 姓名 | 法官任期 | 其他职务 | 去职原因 | 备注 |
---|---|---|---|---|---|
日本 | 安達峰一郎 Mineichiro Adachi | 1931年1月15日 — 1934年12月28日 | 院长 1931-1933 | 去世 | [8] |
西班牙 | 拉斐尔·阿尔达米拉-克里维亚 Rafael Altamira y Crevea | 1920年1月30日 — 1945年10月 | 全体辞职 | [8] | |
意大利 | 迪奥尼西奥·安齐洛蒂 Dionisio Anzilotti | 1920年1月30日 — 1945年10月 | 院长1928 — 1930 | 全体辞职 | [8] |
巴西 | 鲁伊·巴博萨 Ruy Barbosa | 1920年1月30日— 1923年3月1日 | 去世 | ||
古巴 | 安东尼奥·桑切兹·德·布斯塔曼特-席文 Antonio Sánchez de Bustamante y Sirven | 1920年1月30日 — 1945年10月 | 全体辞职 | [8] | |
中国 | 王宠惠 Wang Ch'ung-hui | 1931年1月15日 — 1936年1月15日 | 辞职 | [8] | |
芬兰 | 拉斐尔·埃里奇 Rafael Erich | 1938年9月26日 — 1945年10月 | 全体辞职 | ||
荷兰 | 约恩克海尔·范·艾辛加 Jonkheer van Eysinga | 1931年1月15日 — 1945年10月 | 全体辞职 | [8] | |
英国 | 罗伯特·芬雷 Robert Finlay, 1st Viscount Finlay | 1920年1月30日 — 1929年3月9日 | 去世 | ||
法国 | 亨利·弗罗马若 Henri Fromageot | 1929年9月19日 — 1945年10月 | 全体辞职 | [8] | |
萨尔瓦多 | 胡塞·古斯塔沃·格雷罗 José Gustavo Guerrero | 1931年1月15日 — 1945年10月 | 副院长1931-1936, 院长 1936-1946 | 全体辞职 | [8] |
瑞典 | 奥克·哈马舍尔德 Åke Hammarskjöld | 1931年10月8日 — 1937年7月7日 | 去世 | [8] | |
瑞士 | 马克斯·胡伯 Max Huber | 1920年1月30日 — 1930年12月6日 | 院长1925-1927, 副院长1928-1931 | 未重新当选 | |
美国 | 曼利·奥特默·哈德森 Manley Ottmer Hudson | 1931年10月8日 — 1945年10月 | 全体辞职 | ||
美国 | 查尔斯·埃文斯·休斯 Charles Evans Hughes | 1928年9月8日 — 1930年1月15日 | 辞职 | [9] | |
英国 | 塞西尔·赫斯特 Cecil Hurst | 1929年9月19日 — 1945年10月 | 院长 1934-1936, 副院长 1936-1946 | 全体辞职 | [8] |
美国 | 弗兰克·B·凯洛格 Frank B. Kellogg | 1930年9月25日 — 1935年9月9日 | 辞职 | [10] | |
荷兰 | 伯纳德·罗德尔 Bernard Loder | 1920年1月30日 — 1930年12月6日 | 院长1922-1924 | 未重新当选 | |
美国 | 约翰·巴赛特·摩尔 John Bassett Moore | 1920年1月30日— 1928年4月11日 | 辞职 | ||
日本 | 長岡春一 Harukazu Nagaoka | 1935年9月17日 — 1942年1月15日 | 辞职 | ||
罗马尼亚 | 德米特尔·尼古拉斯哥 Demetre Negulesco | 1931年1月15日— 1945年10月 | 全体辞职 | [8] | |
丹麦 | 迪德里克·尼霍姆 Didrik Nyholm | 1920年1月30日 — 1930年12月6日 | 未重新当选 | ||
日本 | 織田萬 Yorozu Oda | 1920年1月30日 — 1930年12月6日 | 未重新当选 | ||
比利时 | 爱德华·罗林-雅各麦恩斯 Edouard Rolin-Jaequemyns | 1931年1月15日 — 1936年7月11日 | 去世 | [8] | |
波兰 | 米歇尔·罗斯特沃罗夫斯基 Michel Rostworowski | 1931年1月15日 — 1940年3月24日 | 去世 | [8] | |
德国 | 瓦瑟·许京 Walther Schücking | 1931年1月15日 — 1935年8月25日 | 去世 | [8] | |
巴西 | 埃皮塔西奥·达席尔瓦·佩索阿 Epitacio da Silva Pessoa | 1923年9月10日 — 1930年12月6日 | 未重新当选 | ||
中国 | 郑天锡 Cheng Tien-Hsi | 8 October 1936 — 1945年10月 | 全体辞职 | ||
哥伦比亚 | 弗朗西斯科·胡塞·乌鲁蒂亚 Francisco José Urrutia | 1931年1月15日— 1942年1月9日 | 辞职 | [8] | |
比利时 | 查理·德·维斯切尔 Charles de Visscher | 1937年5月27日 — 1945年10月 | 全体辞职 | ||
法国 | 查理·安德烈·维斯 Charles Andre Weiss | 1920年1月30日 —1928年8月31日 | 副院长 1922-1928 | 去世 |
暂委法官列表
国籍 | 姓名 | 暂委法官任期 | 去职原因 | 备注 |
---|---|---|---|---|
挪威 | 弗雷德里克·Beichmann Frederik Beichmann | 1920年1月30日 — 1930年12月6日 | 未重新当选 | [11] |
中国 | 王宠惠 Wang Ch'ung-hui | 1920年1月30日 — 1930年12月6日 | 未重新当选 | [11] |
芬兰 | 拉斐尔·埃里奇 Rafael Erich | 1931年1月15日 — 1936年2月1日 | 职位取消 | [8] |
葡萄牙 | 何塞·卡埃罗·达·马塔 Jose Caeiro da Matta | 1931年1月15日— 1936年2月1日 | 职位取消 | [8] |
罗马尼亚 | 德米特尔·尼古拉斯哥 Demetre Negulesco | 1920年1月30日 — 1930年12月6日 | 未重新当选 | [11] |
南斯拉夫 | 米莱塔·诺瓦科维奇 Mileta Novacovitch | 1931年1月15日 — 1936年2月1日 | 职位取消 | [8] |
奥地利 | 约瑟夫·雷德利希 Josef|Redlich | 1931年1月15日 — 1936年2月1日 | 职位取消 | [8] |
南斯拉夫 | Michaelo·Yovanovich Michaelo Yovanovich | 1920年1月30日 — 1930年12月6日 | 未重新当选 | [11] |
参考文献
引用
- Scott (1921) p.556
- Hudson (1930) p.719
- Moore (1922) p.504
- Scott (1921) p.557
- Hudson (1931) p.23
- Hudson (1957) p.569
- Moore (1922) p.506
- Hudson (1931) p.23
- Hudson (1931) p.21
- Hudson (1931) p.22
- Scott (1921) p.558
来源
- . League of Nations Archive. [25 Jan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3).
- . League of Nations Archive. [25 Jan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1).
- Hudson, Manley O.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Law). 1930, 25 (4). ISSN 0002-9300.
- Hudson, Manley O.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Law). 1931, 25 (1). ISSN 0002-9300.
- Hudson, Manley O.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Law). 1957, 51 (3). ISSN 0002-9300.
- Moore, John Bassett. . Columbia Law Review (Columbia Law School). 1922, 22 (6). ISSN 0010-1958.
- Scott, James Brown.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Law). 1921, 15 (4). ISSN 0002-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