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琴派
徐常遇傳子徐祜、徐袆,孫徐锦堂以及鲁鼐。徐常遇編著《響山堂琴譜》、《琴譜指法》,其子於1702年校勘成書,為《澄鑒堂琴譜》。
广陵琴派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江苏省扬州市 |
分类 | 传统音乐 |
序号 | 65 |
编号项目 | II-34 |
登录 | 2008年 |
广陵琴派古琴派別,创始人為揚州人徐常遇,而揚州古稱廣陵而得名。
徐祜、徐袆曾於北京报国寺琴台角艺,因名倾京都而被称为“江南二徐”,被康熙两次在“畅春院”召见。徐锦堂则专心授徒,傳沈江门、吴重光、王友衡、曹礼周、江丽田、释宝月、吴灴、李廷敬、乔钟吴、张敦仁、吴官心、李光塽等,吴重光传吴文焕。徐錦堂一脈讲求演习,为广陵琴派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鲁鼐传马兆辰、申涵诚、鲁宗文、鲁宗鲁、蔡升元、傅王露、胡开今、马文灏、汪士鋐、王弘、陈瑨、史顺、吴观、汪鹤孙等。此輩間,吴文焕著《存古堂琴谱》,吴灴著《自远堂琴谱》,吴官心著《吴官心谱》,李光塽著《兰田馆琴谱》,马兆辰著《卧云楼琴谱》。
《澄鉴堂琴谱》及揚州琴家父子徐祺、徐俊於1724年編著出版的《五知齋琴譜》以後,广陵琴派在乾隆、嘉庆年间进入鼎盛时期。而吴灴所编著《自远堂琴谱》提供比較完整的古琴音樂理論。
吴灴传颜夫人(真名不详)、先机和尚,為俗、释两派之始。俗家一派,由颜夫人传梅植之、姚仲虞、周璜、符南樵等。梅植之傳薛介白、王竹溪、黄慎台、沈战门、任汉等。释家一派,由先机和尚传明辰和尚(号问樵)、袁澄(道士)、牧村和尚、逸梅和尚、秦维翰。
秦维翰传孙檀生、胡鉴、赵逸峰(道士)、何本祖、向子衡、丁玉田、解石琴、徐北海、乔子峰、王素、王耀先、徐卓卿、闻溪和尚、海琴和尚及四大琴僧雨山、莲溪、皎然、普禅。秦维翰编著重要的《蕉庵琴谱》4卷共32首琴曲,於1876年隐遁山林不知所终
胡鉴传胡滋甫,胡滋甫传胡斗东、胡兰、胥桐华、陈泰芳、姜育华;海琴和尚传王芳谷、广霞和尚,广霞和尚传王艺之、孙阆仙。
牧村和尚传空尘和尚,空尘和尚於1893年刊行《枯木禅琴谱》,对当今广陵琴派“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缓中有急、急中有缓”的琴曲处理方法产生很大影响。
空尘和尚傳肇慈、印恒、起海、朱渚、如恒、钱鎬龄、钱发荣、朱兆蓉、邵鼎、黄勉之。黄勉之在北京办金陵琴社,传杨宗稷、史荫美、张之洞、溥侗、叶诗梦、贾阔峰等,杨宗稷著《琴学丛书》;杨宗稷传杨葆元、李静、金致淇、黄则均、彭祉卿等;彭祉卿传柳希庐、沈烈炎等。
辛亥革命前后,操缦世家出生的孙绍陶师从丁玉田、解石琴,得广陵琴派之真传,琴艺一时称绝,1912年,以孙绍陶为首,与同好王方谷、胡滋甫、夏友柏、高治平等创建广陵琴社,孙绍陶被推举为社长,主持琴社20余年。其间,张子谦、刘少椿、翟小坡、胡斗东等相继入社,1935年,社友由10余人发展到50多人。1936年秋,在孙绍陶的主持下,扬州广陵琴社在史公祠内梅花岭举行雅集,孙绍陶、胡滋甫、高治平、朱敬吾、张子谦、刘少椿、胡斗东和上海琴人查阜西、仇淼之、彭祉卿亦參與雅集。孙绍陶傳张子谦、刘少椿、翟小坡、胡斗东、程孔阶、张伯儒、朱敬吾、仇淼之、吴小仙、施起之、林蕴如、武若渔等;张子谦曾任上海民族乐团演奏员,刘少椿曾任南京艺术学院古琴教师。
从广陵琴派的传承沿革来看,自徐常遇1686年著《澄鉴堂琴谱》开始到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广陵琴派共传10代,有弟子140余人;著有琴谱24部,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澄鉴堂琴谱》、《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蕉庵琴谱》、《枯木禅琴谱》。
外部連結
- (中文)“《澄鉴堂琴谱》电子版”
- (中文)“《五知斋琴谱》电子版”
- (中文)“《自远堂琴谱》电子版”
- (中文)“《蕉庵琴谱》电子版”
- (中文)“《枯木禅琴谱》电子版”
- (中文)“《蘭田館琴谱》电子版”
- (中文)“《卧雲樓琴譜》电子版”
- (中文)“《琴學叢書》电子版”
- (中文)“《存古堂琴譜》电子版”
参考文献
- 《澄鉴堂琴谱》
- 徐俊与李澄宇等人的师承关系参见《查阜西琴学文粹》第142—143页。
- 刘少椿,《广陵琴学源流》。
- 黄勉之与杨宗稷等人的师承关系参见《优美的旋律飘香的歌—江苏历代音乐家》第62页;杨宗稷与彭祉卿的师承关系参见《今虞琴刊》之《琴人问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