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与村落英語:法語:)以碉楼及相關村落聞名于世,位於廣東省江门市开平市的鄉村,現存碉樓有1833幢。开平碉楼与村落于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蘭基督城召開的世界遗产委员会會議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1]其中,迎龍樓(位於赤坎镇三门里村落)、塘口镇自力村村落与方氏灯楼蚬冈镇锦江里村落和百合镇马降龙村落群为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遗产的四处提名地。

开平碉楼与村落
世界遗产
开平碉楼
官方名稱(英文)
(法文)
位置 中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標準 (ii) (iii) (iv)
編號1112
登录年份2007年(第31屆大會
面积371.948公顷
緩衝區2738.052公顷
網站UNESCO的记录(英文)
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级别AAAAA
所属地区开平
评定时间2020年

历史

初期

明朝以来,由于水患和匪患的缘故,开平当地就已有民众开始修建碉楼。但直至鸦片战争之前,碉楼数量都还不多。

鼎盛期

19世纪中期,随着美国加拿大西部大开发,包括淘金热潮和修建铁路需要大量外来劳动力,加之开平地区“土客械斗”盛行,人民生存状况恶化,大量农民开始迁往美洲,进而产生了大量开平籍的旅美和旅加华工。[2]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开始实行排华政策,其相关规定迫使华工纷纷回乡买地、建房和娶亲。[2]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美国、加拿大经济的高速发展,华工的收入和汇回开平的侨汇明显增加,为开平碉楼的大量修建创造了经济条件。1900年至1931年,开平共建造碉楼1648座,占总数的89.9%;特别是1921年至1931年,共建造碉楼940座,占总数的51.2%。[3]此外,由于开平地方土匪众多,加之民国战乱频繁,经常有土匪抢劫发生,从1912年至1926年,匪劫学校达8次,掳教师、学生百余人;因此,具有防涝防匪之用的碉楼受到了华侨青睐,得以大量修建,最多时达3000多座。

停滞期

1940年代,随着美国和加拿大对华移民限制的放开,侨眷大量移民与家人团聚,碉楼的兴建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开平最后兴建的一座碉楼——赤坎镇两堡村委会新塘村健庐建于1949年。资料显示,1943年至1949年,开平仅建造碉楼7座,占总数的0.3%。

特点

开平碉楼

号称“开平第一楼”的瑞石楼,结合了古罗马拜占庭巴洛克等多种西方建筑风格,由混凝土建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平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近代
编号5-502
登录2001年

其特色為中西合璧,结合有古希臘古羅馬伊斯蘭等多種風格。

分类

  • 按功能不同可分为众楼、居楼和更楼,以居楼为最多。现存各类碉楼情况如下:
    • 众楼:473 座
    • 居楼:1149 座
    • 更楼:221 座
  • 按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石楼、泥楼、砖楼和混凝土楼,以混凝土楼为最多。现存各类碉楼情况如下:
    • 石楼:10 座
    • 泥楼:100 座
    • 砖楼:249 座
    • 混凝土楼:1474 座

作用

  • 防涝。
  • 防匪。以更楼为例,多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岗等,视野开阔,并配有探照灯报警器,用于提前发现匪情。1922年12月土匪劫赤坎地区开平中学时,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17人。
  • 居住。以居楼为例,其很好地结合了碉楼的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空间开敞,有完善的生活设施,楼体往往修建得较为美观,适合居住。

圖片集

參見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开平碉楼

参考资料

  1. (中文)文, 松辉. . 人民网文化频道. 2007年6月28日.
  2. (中文)邝, 积康. . 開平碉樓網. 2005年5月15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申报世界遗产文本:《开平碉楼》, 23页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