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

张培刚1913年7月10日-2011年11月23日),生于湖北红安,中國著名经济学家,被认为是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1]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兼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外国经济学会名誉会长、中美经济合作学术委员会中方主席,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2011年因病在武汉协和医院逝世。[2]

生平

1934年,张培刚本科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经济系,考取美國庚子賠款留學獎金,1941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就讀。1942年,转入文理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经济学学位;[3]1945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其在哈佛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Agriculture and Industrialization)获得1946~1947年度大卫·威尔士奖(David A. Wells' Prize in Economics),這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年度最佳博士论文奖,獲獎者可得到500美金的獎勵。[4]该论文奠定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因此被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5]

1946年张培刚回国,担任国立武汉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1948年担任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顾问及研究员。1949年2月再次回武汉大学担任教职。[4]1952年底,调至正在组建的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任建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兼基建办公室主任。[3]

主要著作

  • 《农业与工业化》
  •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通论第一卷:农业国工业化问题》
  • 《发展经济学往何处去》
  • 《新发展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
  •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4]

参见

参考资料

  1. 发展经济学之父张培刚
  2. 荆楚网. . 网易. 2011-11-24 [2011-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5) (中文).
  3. . 科学网. 2011-11-24 [2011-11-25] (中文).
  4. . 财新网. 2011-11-23 [2011-11-25] (中文).
  5. . 中国新闻网. 2011-11-24 [2011-11-25] (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