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成 (皮影戲藝師)

張德成臺灣東華皮影戲班承接者[1],自十二歲起,投入皮影戲偶的相關製作工作,歷經五十多年的皮影戲偶之雕製歲月[2],於1984年,經專家學者之評定。榮獲文建會舉辦的第一屆民族藝術藝師薪傳獎所頒發其薪傳獎之獎項。此舉肯定其為皮影薪傳大師之尊榮,此為實至名歸。

1982年5月,為延續與保存皮影藝術,張德成展開皮影教學工作,於高雄縣的國小教師裡,教授雕製皮偶技巧,讓老師們能把此技術列為美勞課程之其中之一。

1985年,承擔「中國傳統技術-皮影戲研習會」之皮影講師工作,由此可見其對皮影藝術之熱愛。

1988年,教育部遴選民族藝師,張德成亦被挑選出來。致其可進一步地展開技藝傳授工作,其執行經費由教育部負責撥款,並讓高雄縣立文化中心協助擔負傳藝推廣。也由於如此,讓張家第六代傳人張榑國,能在長期奮鬥努力中,於1993年,得到專家的青睞,榮獲第二屆青年薪傳獎。東華皮戲團因此亦成為日治末期以來,首位將戲團知名度推向國際舞台。

張德成的父親張叫(1892年-1962年)除了是是台灣第一位以彩色戲偶演出皮影戲的改良者,也是以電燈取代油燈作為演出光源的開創者[3],更是優秀的磚雕木雕與陶藝匠師,在大社曾有許多他的磚雕作品。[4]

參見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