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社區
大社區(臺灣話:)高雄市下轄的區,北鄰燕巢區,東鄰大樹區,西鄰楠梓區,南接仁武區,開發甚早,大致為昔日觀音山之核心地區「觀音中里」。行政區與楠梓、鳳山、仁武迭經分合延革,最近一次為1951年自仁武鄉分立至今。現轄三奶、翠屏、觀音、神農、中里、大社、保安、保社、嘉誠各里。有幾個全臺之最:最古老之三奶夫人廟、最古老之皮影劇團、橫掃全臺的棗子、芭樂。並以觀音山風景區,古鳳山八景之一「翠屏夕照」聞名。
大社區 Dashe District ![]() | ||
---|---|---|
市轄區 | ||
![]() 大社區位於高雄市內西南方 ![]() | ||
| ||
上級行政區劃 | 高雄市 | |
舊稱 | 三奶壇 | |
區劃 | 9里174鄰 | |
政府 | ||
– 區長 | 李柏雄(大社區區長列表) | |
總面積 | 26.5848平方公里 | |
平均海拔 | 44 米 | |
人口 | ||
– 總數 | 34,310人(2021年1月) | |
– 排名 | 21 | |
– 戶數 | 13,278戶 | |
郵政編碼 | 815 | |
戶政資料代碼 | 64000160 | |
毗鄰 | 燕巢區、仁武區、大樹區、楠梓區 | |
網站 | https://dsrtg.kcg.gov.tw | |
![]() 大社區位置圖 |
行政區沿革
歷年所屬列表
大致是內屬在「鳳山」、「仁武」、「楠梓」以內、或以獨立「觀音山/觀音中里」、「大社」行政區二種形式呈現。
起訖年份 | 行政區 |
1661~1683 | 萬年縣仁武鎮:觀音山屯墾區。 |
1683~1895 | 鳳山縣觀音山觀音中里,而林子邊為觀音下里。(其他屬觀音中里之部分尚有楠梓坑街,土庫,中路林,中崎,鳳山厝。) |
1895~1901 | 台南縣鳳山支廳、台南民政支部鳳山出張所、台南縣鳳山支廳、鳳山縣鳳山辦務署、台南縣鳳山辦務署。 |
1901~1909 | 鳳山廳楠梓支廳楠梓坑區:區轄楠梓坑街(區役場)、土庫(今楠梓區部分)、林仔邊街、三奶壇、大社(今大社區主體)及觀音下里之後(今仁武區部分)等。 |
1909~1920 | 台南廳楠梓支廳楠梓坑區:同上。 |
1920~1924 | 高雄州高雄郡仁武:轄仁武、前埔厝、烏材林、蛇子形、考潭、灣子內、赤山子、新、後子、竹子門、五塊厝、八卦寮、大灣(今仁武全境)及大社、牛食坑、蜈蜞潭、保舍甲、三奶壇、林子邊(今大社全境)19個大字。 |
1924~1945 | 高雄州鳳山郡仁武:同上。 |
1945~1946 | 高雄縣鳳山區仁武鄉:範圍同上。 |
1946~1951 | 高雄縣仁武鄉:範圍同上。 |
1951~2010 | 高雄縣大社鄉:成立之初轄大社、翠屏、觀音,三奶,中里、神農、保舍,嘉誠等村。 |
2010~ | 高雄市大社區 |
- 清領時期為「觀音山」→「觀音里」→「觀音中里」;觀音山涵蓋觀音上里、中里、下里、內里、半屏里、興隆外里、內里的範圍(即今燕巢、大樹、大社、仁武、楠梓、左營、鼓山、鹽埕等區)。現行區域大致為昔日觀音中里。
- 日治時期,大致為「鳳山(支)廳」→「楠梓坑支廳楠梓區」→「仁武三奶壇」:
- 縣廳時期(1895年-1901年):經台南縣鳳山支廳,台南民政支部鳳山出張所,台南縣鳳山支廳,鳳山縣鳳山辦務署,台南縣鳳山辦務署等更迭。
- 二十廳及十二廳時期:屬楠梓坑支廳楠梓坑區。該區下轄觀音中里楠梓坑街(區役場)、土庫、林仔邊街、三奶壇、大社,及觀音下里之後等。楠梓支廳在二十廳時期(1901年-1909年)屬鳳山廳,十二廳時期(1909年-1920年),鳳山廳併入台南廳,隨之改隸。
- 五州三廳時期(1920年-1945年):稱「仁武」。1920年行政區劃後,成立仁武(1920年~1945)。原屬高雄州高雄郡,1924年高雄郡廢止,仁武劃入鳳山郡。分為二個生活圈:「三奶壇」為代表觀音中里;「仁武」則代表觀音下里及部分半屏里。仁武役場設於三奶壇587番地,即大社鄉公所舊址。
- 地方自治後,獨立為「大社鄉」(1951年8月-2010年12月24日):民國38年底「台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暨區域調整劃分辦法」公布後,分鄉呼聲高漲。經高雄縣議會1951年5月29日第二次會議決議,分仁武鄉分為大社、仁武兩鄉,並自該年八月生效。建鄉之前有「三奶壇」及「大社」之鄉名競爭;(原始名「觀音山」無人提起),經表決以「大社」為名( 因大社為鄉內社政經中心,日治時期即有大社國小、大社分駐所)沿用至今。大社為獨立公法人(鄉)者,共60年。
- 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為「高雄市大社區」(並非指較大的社區)(2010年12月25日-):目前屬直轄市之市轄區,不具公法人地位。
1920年:(冒號後為改制前)行政區劃:
- 高雄郡仁武庄大社(大字):原台南廰楠梓坑支廳楠梓坑區觀音中里大社(庄)。
- 高雄郡仁武庄牛食坑:原台南廰楠梓坑支廳保舍甲區觀音中里牛食坑。
- 高雄郡仁武庄蜈蜞潭:原台南廰楠梓坑支廳保舍甲區觀音中里之蜈蜞潭。
- 高雄郡仁武庄保舍甲:原台南廰楠梓坑支廳保舍甲區觀音中里保舍甲。
- 高雄郡仁武庄三奶壇:原台南廰楠梓坑支廳楠梓坑區觀音中里三奶壇。
- 高雄郡仁武庄林子邊:原台南廰楠梓坑支廳楠梓坑區觀音下里林子邊。
1924年:廢高雄郡,仁武庄劃入鳳山郡,隨之改隸至終戰。
1945年:仁武改為仁武鄉,所屬19個大字整併為「村」。屬於本區者:
- 大社村:原大社(大字)及三奶壇過溝(過甲)地區。
- 牛蜈村:合併原牛食坑、蜈蜞潭(大字),後改名嘉誠村。
- 保社村:原保舍甲(大字)。
- 翠屏村:原三奶壇(大字)之第一、三保。
- 觀音村:原三奶壇(大字)之第二、四保。
- 中里村:原林子邊(大字)
1950年:觀音村析出舊三奶壇大字第四保,為神農村;翠屏村析出舊三奶壇大字第一保,為三奶村。
1951年8月:仁武、大社分鄉。上述大社、嘉誠、保社、翠屏、觀音、神農、中里各村隨之改隸大社鄉。
1998年:大社村析出保安村。
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為高雄市,上述各「村」改制為「里」。
三奶壇(大字)
- 三奶壇:《鳳山縣采冊》觀音山108庄之一。本區主體聚落、市區,一度為大社之代名詞。有高屏地區最早之黃昏市場,《鳳山縣采冊》記載:「三奶壇市,在觀音里,縣北二十里,下午為市。」戰後自三奶壇大字劃出翠屏村、觀音村,民國39年村里重整,再由觀音里分出神農村。
- 三奶里:舊稱「下尾角仔」,舊三奶壇大字第一保,原三奶壇西南。壇前與翠屏里交界之「三角湧」地區為本鄉昔日政經中心。名來自「碧雲宮」三奶夫人廟(即三奶壇)。
- 碧雲宮:全台奉祀三奶夫人之廟宇共八座,本區者創建於康熙48年為全台最古老,又大嬤陳靖姑右手持仙索、左手執印,身騎白馬,二嬤林紗娘身騎黑馬,三嬤李三娘騎赤兔馬,亦是全台獨有之造型。
- 觀音里:舊三奶壇大字第二保,三奶壇東南。多古井。以「觀音山」「觀音中里」之「觀音」為名(觀音山現位於神農里)。金龍城(觀音國小一帶),多為因應戰後仁大工業區進駐後而移居之外來人口,除青雲宮外,以明毅堂及集興宮為信仰中心。
- 翠屏里:舊三奶壇大字第三保,三奶壇北前,以「翠屏巖」(大覺寺)命名,面積僅有6公頃。
- 三奶里:舊稱「下尾角仔」,舊三奶壇大字第一保,原三奶壇西南。壇前與翠屏里交界之「三角湧」地區為本鄉昔日政經中心。名來自「碧雲宮」三奶夫人廟(即三奶壇)。
- 籬仔內:《鳳山縣采冊》觀音山108庄之一。日治併入三奶壇,與三奶壇之一部分,合為三奶壇大字第4保。
林子邊(大字)
- 本屬觀音下里之一部分。
- 中里里:《鳳山縣采冊》觀音山108庄之一。清領時期,屬於觀音(下)里之林子邊庄。日治末期為仁武庄林子邊大字。戰後為仁武鄉中里村,雖然本屬於觀音下里,卻以「觀音中里」之「中里」為名,意象取自中里指舊仁武庄之中間聚落。大社、仁武分鄉以後,劃歸大社至今,下轄林子邊、鹽埕等口。以王爺廟為信仰中心。
大社(大字)
保舍甲(大字)
- 保社:位於西北平原,有《鳳山縣采冊》觀音山108庄之「萬根松」及「保舍甲」二庄,大致以旗楠公路為界,以北為「萬根松」(雅化為「萬金松」),以南為「保舍甲」。里名來自於「保舍甲」,以清福寺及玉皇宮為信仰中心。
- 保舍甲:觀音山108庄之一。指南路安撫使的田甲土地(吳進喜等,1997:55)。以清福寺為信仰中心;另有署名貢生的張榮機回鄉所建的張厝,據說為三落雙護龍大厝,唯建築全拆今已不復見當年盛況。(高雄市里政資訊網)
- 萬根松:觀音山108庄之一。無數氣根老榕樹之地。
蜈蜞潭(大字)、牛食坑(大字)
- 嘉誠里:東北半山區。戰後初以牛食坑與蜈蜞潭兩大而名為「牛蜈」村,但因為常諧音「姑磨」(音:龜毛)、「雜毛」,後於民國55年改稱「嘉誠村」,以古名「加納崎」之「加」加工而成。本里日治時代,以蜈蜞嶺為界,以東山區屬牛食坑大字,包含加獵崎、牛食坑、柑仔宅、水哮仔等聚落;以西的平原則屬蜈蜞潭大字,有蜈蜞潭、北勢林,箍桶寮等聚落。
- 加納崎:嘉誠里4至7鄰。《鳳山縣采冊》觀音山108庄之一。又作「厚栗崎」、「加獵崎」、「加漏崎」、「加落崎」、「加蚋崎」。加獵兩字或許源於平埔原住民語,可以該聚落有不少平埔原住民後裔為證(柯安正,26:71-72),「交力」為栓皮櫟樹之植物名,「崎」為陡峭山坡之意,信仰中心為嘉和宮。原住民是平埔族潘、林二姓。
- 牛食坑(牛跡坑)及大竹圍:嘉誠里8鄰。牛食坑是牛食坑山與蜈蜞嶺之間,中圳溪與支流牛食坑溪交會處之沖積平原,未列入觀音山108庄之一,但鳳山縣采冊仍有紀錄牛食坑山、溪。大竹圍乃《鳳山縣采冊》觀音山108庄之一,原位於牛食坑之坑口,日治末消失。
- 柑子宅:嘉誠里11鄰。《鳳山縣采冊》觀音山108庄之一。地名原於其附近山坡地適合種植果樹,有以柑橘盛產,故附近聚落房舍稱為柑仔宅(柯安正,26:73)。該庄境主為北極殿,旁有「柑仔宅溝」。
- 水哮子:嘉誠裡9、10、12鄰。《鳳山縣采冊》觀音山108庄之一,來自當地一條中圳溪上游之小溪,因豪雨所生之水聲。
- 蜈蜞潭:嘉誠里1鄰。《鳳山縣采冊》觀音山108庄之一,地名原指嘉誠國小東北側之水潭。蜈蜞即水蛭,即水蛭很多的水潭所在而得名(參見安倍明義,1998:218)。地名最早見於《雍正台灣輿圖》(吳進喜等,1997:81-82)。日治時代,蜈蜞潭成為本里西半部的大字名。
- 北勢林:嘉誠里2鄰。《鳳山縣采冊》觀音山108庄之一,指蜈蜞潭北,典寶溪(五里林溪)畔之大片樹林(同時供應箍桶寮原料)。保安宮為該庄與蜈蜞潭之共同信仰中心,含大陳新村。
- 箍桶寮:嘉誠里3鄰。《鳳山縣采冊》觀音山108庄之一,位於蜈蜞嶺與典寶溪間之河階台地,地名源於聚落居民以製作木桶維生為生。聚落旁有「箍桶寮山」。《鳳山縣采訪冊》:「箍桶寮山,在觀音里,縣北二十六里,脈由鯉魚山出,高半里許,長二里許。」
組織
區本所
- 區長
- 主任秘書
業務單位
- 民政課
- 經建課
- 社會課
幕僚單位
- 秘書室
- 人事室
- 會計室
- 政風室
地理
大社區地勢東高西平,平原帶除鄉街聚落外,均為農業區。東北角觀音山為內門丘陵的尾端,坡度約15-23度間,海拔50-100 公尺。本鄉土壤為台灣黏土、砂頁岩老沖積土、新沖積土、黃壤、崩積土、石質土,土壤肥沃。年雨量2000公厘以上,集中於夏季5-9月。
行政區劃與人口
編號 | 里[1] | 面積 (平方公里) |
![]() | ||
1 | 嘉誠里 | 11 |
2 | 保社 | 4.7 |
3 | 保安里 | 2.55 |
4 | 觀音里 | 0.63 |
5 | 三奶里 | 1.25 |
6 | 中里里 | 2.2 |
7 | 神農里 | 2.2 |
8 | 翠屏里 | 0.6 |
9 | 大社 | 3.1 |
− | 總計 | 28.23 |
人口祖籍分布
.jpg.webp)
居民之祖籍,有極高比例屬廣東省潮州府、部分福建省泉籍、漳籍。但鄉民語言,主要操持閩南語泉漳片臺灣話優勢腔,非潮汕片。
- 潮州府
- 泉州府
- 籬仔內黃氏:南安縣內埔鄉。遷台後原居籬仔內(籬仔內後來併入三奶壇),後再遷大社。
- 田仔頂李氏:南安縣藍田二十一都。
- 保舍甲張氏:家族中出了貢生張榮機。
- 漳州府
- 三奶壇酒沽張氏:平和縣小溪鎮。區內宗族支系「皮戲張」有全臺最古老之皮影戲。本地姓氏特殊俚語:「姓洪的做師公、姓張的做皮戲。」
- 三奶壇吳氏:南靖縣居仁里蕉山。
- 三奶壇許氏(大許):南靖縣。
其他:
- 蘇氏
- 林氏:本地林氏為漢化平埔原住民族。
待編:
- 洪氏:本地姓氏特殊俚語:「姓洪的做師公、姓張的做皮戲。」
- 陳氏
- 田仔頂詹氏
- 三奶壇過甲江氏
人口統計
歷史人口 | ||
---|---|---|
年份 | 人口 | ±% |
1981 | 20,267 | — |
1986 | 22,794 | +12.5% |
1991 | 26,737 | +17.3% |
1996 | 32,269 | +20.7% |
2001 | 33,613 | +4.2% |
2006 | 32,621 | −3.0% |
2011 | 33,296 | +2.1% |
2016 | 34,615 | +4.0% |
來源: . 內政部. |
大社區人口指標 | |||||||||||||||||||||||||||||||||||||||||||||||||
---|---|---|---|---|---|---|---|---|---|---|---|---|---|---|---|---|---|---|---|---|---|---|---|---|---|---|---|---|---|---|---|---|---|---|---|---|---|---|---|---|---|---|---|---|---|---|---|---|---|
概況 | |||||||||||||||||||||||||||||||||||||||||||||||||
目前處於高齡社會 | |||||||||||||||||||||||||||||||||||||||||||||||||
性別比 | 102.93% | ||||||||||||||||||||||||||||||||||||||||||||||||
扶養比 | 33.91% | ||||||||||||||||||||||||||||||||||||||||||||||||
– 扶幼比 | 12.63% | ||||||||||||||||||||||||||||||||||||||||||||||||
– 扶老比 | 21.28% | ||||||||||||||||||||||||||||||||||||||||||||||||
老化指數 | 168.43% | ||||||||||||||||||||||||||||||||||||||||||||||||
戶人口量 | 2.5840人/戶 | ||||||||||||||||||||||||||||||||||||||||||||||||
人口密度 | 1,290.59 (人/km2) | ||||||||||||||||||||||||||||||||||||||||||||||||
1~12月生死淨遷概況 1月人口動態 出生人數13 死亡人數19 遷入人數105 遷出人數113
資料時間:2021年1月;來源:高雄市政府民政局[2] |
歷年人口變化
大社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20年)[3] | ||||||||||||||||||||||||||||||||||||||||||||||||||||||||||||||||||||||||||||||||||||||||||||||||||||||||||||||||||||||||||||||||||||||||||||||||||||||||||||||||||||||||||||||||
---|---|---|---|---|---|---|---|---|---|---|---|---|---|---|---|---|---|---|---|---|---|---|---|---|---|---|---|---|---|---|---|---|---|---|---|---|---|---|---|---|---|---|---|---|---|---|---|---|---|---|---|---|---|---|---|---|---|---|---|---|---|---|---|---|---|---|---|---|---|---|---|---|---|---|---|---|---|---|---|---|---|---|---|---|---|---|---|---|---|---|---|---|---|---|---|---|---|---|---|---|---|---|---|---|---|---|---|---|---|---|---|---|---|---|---|---|---|---|---|---|---|---|---|---|---|---|---|---|---|---|---|---|---|---|---|---|---|---|---|---|---|---|---|---|---|---|---|---|---|---|---|---|---|---|---|---|---|---|---|---|---|---|---|---|---|---|---|---|---|---|---|---|---|---|---|---|
統計表
| ||||||||||||||||||||||||||||||||||||||||||||||||||||||||||||||||||||||||||||||||||||||||||||||||||||||||||||||||||||||||||||||||||||||||||||||||||||||||||||||||||||||||||||||||
名人
吳宏一:臺大中文教授。 嬌兔ZRush:Twitch實況主 大社國王
歷屆首長
鄉長
- 第一屆張故
- 第二、三、五屆鄭來成
- 第四屆許彬鈴
- 第六、七屆巫火財
- 第八屆江健一
- 第九、十屆陳月德
- 第十一屆許正雄
- 第十二屆陳福財
- 第十三、十四屆陳宏源
- 第十五屆張勝富
區長
- 許錦泰
- 陳世昌
- 蔡翹鴻
- 李坤守
- 陳佑瑞
- 李柏雄
交通
公車
- 港都客運
- 6:左營南站-萬金路
- 7:加昌站-高雄師範大學(燕巢校區)
- 南台灣客運
- 紅60B:高鐵左營站-仁武-大社-加昌站
- 高雄客運
- 224:楠梓-鹽埕
- 8023:旗山-楠梓-高雄
- 統聯客運
- 橘16B:鳳山轉運站-大社區公所
- 義大客運
- 96:高雄師範大學(燕巢校區)-義大世界
- 港都客運
公共自行車
旅遊
觀音山風景區
翠屏夕照:
- 翠屏指大覺寺後那塊佈滿樹木的陡峭坡面,有如翠綠之屏風,特別秀麗,一些騷人墨客命為「翠屏」。其在夕陽的餘暉映照之下,變幻萬千,綺麗無比,始有「翠屏夕照」 。後來建觀音寺廟。因背有翠屏的大靠山,故名為「翠屏岩」。《鳳山縣采訪冊》祠廟篇記載: 觀音寺:一在觀音山麓(觀音),縣北二十三里,屋八間(額「翠屏岩」),光緒2年恩貢生蘇懷珠募修。 ( 現大覺寺前入口處尚有「翠屏岩」牌樓為證)。
- 自翠屏岩拆除改建大覺寺之後,翠屏岩是「寺名」抑或「山名」,常有混淆不清。﹝昔時閩南一帶之「寺」或稱為「岩」,如打鼓岩、崗山岩、清水岩等﹞。(參閱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 林美容《台灣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的「巖仔」與觀音信仰〉(1996.12))
和平新村
和平新村是位於嘉誠村北勢林之大陳新村,於民國44年來自浙江省大陳島,隨國民政府撤退至此。屋舍儼然,景色清幽,宛如鄉中異域,信奉威武陳將軍,為自行車旅遊最佳秘境。由嘉誠路(高50鄉道口),轉入北勢巷約 0.8公里處。
東華皮影戲
全台最古老,原名為「德興班」,第五代傳人張德成於民國78年與李天祿等人同時當選為第一屆國家民族藝師,海內外享有盛名,本址位於三民路張厝。
名產
芭樂
襲捲全台之「白芭樂」、「珍珠芭樂」、「帝王芭樂」皆是本區空前絕後之創舉,奠定芭樂王國之基礎,種植腹地往燕巢區延申。
棗子
台灣棗子第一品牌;1983年成立全台第一個棗子產銷班,同時也是國內農產品產銷班的先驅,第一個大規模生產棗子的鄉鎮,農民多因種棗子致富,蓋了許多「棗子樓」。共出現過十多種不同的品種,曾在台北微風廣場創下一粒兩百元的銷售紀錄,遠比蘋果還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