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源泉

徐源泉1886年-1960年11月11日[1]克成客塵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生平

張宗昌手下

徐源泉先後从湖北武備学堂、南京陸軍第四中学毕业,此後加入南京的陸軍。辛亥革命爆發後,回到家鄉參加革命派,任学生隊隊長。中華民国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徐源泉赴上海任光復軍参謀,後升任光復軍騎兵團團附兼步兵第1團團長。

1913年(民国2年),徐源泉調任江蘇陸軍補助教育團主任編輯。此後到新疆省,任新疆都督府参謀官。其後到山東省,1918年(民国7年)任陸軍第6混成旅的營長,後來升任團長。1924年(民国13年)冬,第二次直奉戰争時,隨山東督軍張宗昌山海關内,歷任山東陸軍第5旅旅長、第23師師長、第6軍軍長。1926年(民国15年)10月,獲授陸軍中将、克威将軍。翌年7月,獲一等文虎章,8月任直隷省軍務幫辦,被視爲奉系有實力的將領。

易幟国民革命軍

国民革命軍北伐時,經過湖北人何成濬的策動,徐源泉決定脫離奉系而易幟。1928年(民国17年)6月,任國民革命軍第3集團軍第11軍團總指揮(後來改爲第6軍團總指揮)。同年10月,隨着裁軍,改任第48師師長。1929年(民国18年)11月,獲陸軍上将銜,12月升任第10軍軍長。1930年(民国19年)夏,中原大戰爆發,被任命為討逆軍第3軍團左路司令,後來歷任第16路總指揮、平漢路右翼軍第1縱隊指揮官,為蒋介石方面的勝利作出貢献。

1932年(民国21年)5月,徐源泉任湖北全省清郷督辦。以後,主要從事對中國工農紅軍賀龍部的討伐。翌年6月,升任豫鄂皖剿匪總部左路軍總司令。1935年(民国24年)2月,調任鄂湘川剿匪總司令。同年4月,獲授陸軍二級上将,11月當選中国国民党第5屆中央執行委員。1937年(民国26年)1月,任第1預備軍總司令,6月任川康軍事整理委員会委員。

抗日戰争、晩年

抗日戰争爆發後的1937年(民国26年)8月,調任第4預備軍副司令官,9月任第2軍團軍團長。翌年1月,任第26集團軍總司令兼第八戰区副司令長官,參加徐州会戰武漢会戰。武漢会戰之際,負責北方戰線,但擅自撤退而違反軍紀,將蒋介石、李宗仁激怒,一度被羈押在西安。後獲釋,屬下軍隊在武漢会戰中被日軍殲滅。

失意的徐源泉不再握有軍事實權。1939年(民国28年)5月,改任軍事参議院参議。1945年(民国34年)5月,當選中國国民党第6屆中央執行委員。翌年7月退役。1948年(民国37年),任立法院立法委員。第二次国共内戰末期,任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中國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主任委員。内戰国民党敗退,徐源泉隨之逃到台湾,繼續任立法委員,並且還任湖北同鄉会理事長。

1960年(民国49年)11月11日,因脑溢血台北市逝世,享年75岁。

家族

  • 儿子:徐均文
  • 儿子:徐均武
  • 女儿:徐明

注释

  1. 徐友春主編『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1235頁、劉国銘主編 『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書』1983頁作生于1886年。朱建昌、高士振「徐源泉」536頁作生于1885年。

参考文献

  • 徐友春主編. .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朱建昌、高士振「徐源泉」. 解放軍出版社. 1999. ISBN 7-5065-1494-X.
  • 劉国銘主編. . 团結出版社. 2005. ISBN 7-80214-039-0.
  • 東亜問題調査会. . 朝日新聞社. 194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