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铳
使用情形
中國地區
金屬製的火銃最早在元朝製造,是元軍攻城掠地的利器,現存有元代[2]、明代[3]的銅手銃實物。與元文宗至順三年(西元1332年)架上發射的盞口銃。
明朝將火銃大量装备军队,《明史·兵志》中記載的銃有:手把銅鐵銃、無敵手銃、千里銃等十幾種。其一為洪武五年(西元1372年)製銅手銃,又名“長銃筒”,此物在《明會典·軍器軍裝》裡稱“手把銅銃”,是現存明代最早的火銃之一。其二為永樂手銃,有永樂七年型和永樂十二年型,造工精細,是明朝神機營的強力配備。 明代初期的手銃因多採用霰彈與銃箭的關係,在推進藥與彈丸間會放置木馬子。而發表於《科學月刊·2004年2月號》的文章指出,鄭和下西洋時艦隊上配有大量手銃與碗口銃。
發射過程
以藥匙將火藥填入藥室→將壇木馬子放入→以木槌將木馬子舂實→將多顆鉛子放入→再次舂實鉛子→打開火門→將火捻放入火門並倒上少許火藥→以肩窩夾住銃架與將銃架尾端抵住地面→發射
變體
为了弥补装填速度的不足,在明代時更加设计了三眼火銃與多眼火銃。
朝鲜半岛地區
在朝鮮歷史上出現過的断面为八角形的火銃(1591年)。八角形断面的设计,估计了在銃身加长的情况下保护銃身不受到冲击力的破坏。
現代中的意義
註釋
參考文獻
- 《武器事典》,市川定春 著,奇幻基地 出版。ISBN 986-7576-55-1
- 《西洋甲冑武器事典》,三浦權利 著,尖端出版 出版。ISBN 978-957-10-3447-8
- 《中國古代火藥火器史研究》,鍾少異 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ISBN 7-5004-1800-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