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

捣衣,一是指古代关于服饰的民俗,妇女把织好的布帛,平铺在光滑的砧板上,用木棒用力敲击,使之平顺、柔软,便于裁制衣服,俗称为捣衣

二是将洗过一遍的衣放在平滑的石板上用杵捶击,使之去掉浑水,然后再用清水洗涤,使其更加洁净,也称捣衣[1]

三是古琴曲名《捣衣》,又名《秋杵弄》。为唐人潘庭坚所作,其捣衣之曲,志趣高遠,怨而不怒,有风人之義焉。[2]。古人多在秋夜捣衣,借以抒发征人离妇、远离故乡的惆怅情绪。

古人相关

柳恽《捣衣诗》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革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杜甫《捣衣》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李白《捣衣篇》

闺里佳人年十馀,颦蛾对影恨离居。忽逢江上春归燕, 衔得云中尺素书。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君边云拥青丝骑, 妾处苔生红粉楼。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明月高高刻漏长, 真珠帘箔掩兰堂。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有便凭将金剪刀, 为君留下相思枕。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3]

参考文献

  1. 中华书局辞海书局编辑所修订 《辞海试行本》 1961版
  2. 杨伦 琴谱合璧 萬历三十七年
  3. (清)蘅塘退士 编,于雯雪 注 唐诗三百首(新注本) 中华书局出版 200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