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樓

塔樓,日治時期或稱搭樓,位於臺灣屏東縣塔樓村。塔樓之名於臺灣荷蘭統治時期已存在,且當時有臺灣島上最大的聚落塔樓社[1] 今村內土地公祠仍保留著平埔族群的石頭公信仰。

概述

塔樓聚落位於高屏溪東側,北承潮厝,西續頂三塊厝,東接九如鄉耆老村,南為九如鄉三塊厝。昔日為馬卡道族塔樓社之根據地。依流傳古契可知,雍正年間,聚落已經有漢人。[2]乾隆初期設置塔樓汛,駐兵五名。乾隆中葉,開始有社民遷往他處,包括舊寮阿拔泉等等。[3]據說塔樓之漢人先祖來自於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有邱姓先民帶來祖師公金身[4]。道光年間,興建三坪祖師廟,為今日塔樓村最重要的信仰中心。

清朝光緒時期屬港西里。日治初期屬阿猴廳搭樓,據人口普查的結果(1915)顯示,搭樓已無馬卡道族人的存在,僅有數十位在後庄。改制後隸屬於屏東郡里港庄搭樓大字。戰後劃歸於里港鄉塔樓村。

當地有數個有關平埔族的傳說,包括楊氏一族開墾塔樓的軼事。今日塔樓村包括塔樓本庄及頂三塊厝兩個部分,以為大姓,人口約一千八百人,居民多以務農或畜牧為生。

參考

  1. <<里港鄉誌>>,陳秋坤,2003
  2. http://thuir.thu.edu.tw/retrieve/4061/096THU00493009-002.pdf , p.53
  3. http://thuir.thu.edu.tw/retrieve/4061/096THU00493009-002.pdf
  4. 楊明義 等,《塔樓村誌》,民8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