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澜阁

文澜阁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西部。它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座。[1]

文澜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浙江省杭州市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5-299
登录2001年6月25日

历史

文澜阁始建于1782年(清乾隆四十七年),次年完工,由圣因寺后的玉兰堂改建而成,改建的费用由浙江商人捐办。乾隆五十二年(1787)开始藏书,到嘉庆初年发给文澜阁“书三万五千九百九十册,为匣六千一百九十一”。[2]1853年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均毁于太平天国之役后未再恢复,而文澜阁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占杭州时倒塌,于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花石亭榭之胜,过于旧观”。

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临湖有大门,之后为垂花门,穿过假山山洞可见御座房,过御座房即为池塘和文澜阁,池中有奇石耸立,名为“仙人峰”,池东为御碑亭。池后正中为文澜阁。文澜阁和池塘格局仿宁波天一阁。文澜阁两层,重檐歇山顶。东轴线有罗汉堂和2009年重建的清代文人雅居陈列馆。[1][3]

文澜阁四库全书

太平军攻占杭州,文澜阁倒塌,原藏书散落民间。後經由丁丙丁申兄弟收集、补抄后,又散尽家赀,出资赴沪上购买散佚之书,於同治三年运回杭州,暂时存放到杭州府学尊经阁。于1881年再度存入修复后的文澜阁。光绪八年(1882年),丁丙又着手补抄《四库全书》。他拿出自己八千卷楼的藏书,雇请抄手补抄散失掉的《四库全书》。光绪十四年(1888年)大体完成,共全书抄录2174种,共23000余册。[4]

1915年(乙卯年),浙江图书馆馆长钱恂在京杭两地聘请人员依据文津阁本又补抄250种,史稱“乙卯补抄”。

1923年(癸亥年),浙江籍人士张元济、沈冕士、周庆云等人捐资,由张宗祥主持“癸亥补抄”,重抄了577页,耗资16600余元,将文澜阁本《四库全书》抄录完整。

1911年浙江省咨议局议决,将阁书拨归浙江图书馆[1][3]。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浙江大学协助之下,《四库全书》被装成139箱,开始了向西大转移,並由夏定域(1902-1979)受命護運,先將庫書運至富陽漁山,再轉建德、龍泉,最後安抵貴陽。1939年2月,贵阳空襲無常,文澜阁《四库全书》搬迁到贵阳城北八里的高山上地母洞内。1944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张道藩命将文澜阁《四库全书》搬迁到重庆青木关。1945年2月,成立文澜阁《四库全书》保管委员会。1946年5月15日,陈训慈將库书入黔,经湘赣入浙,7月5日安抵杭州,重归西湖孤山藏书楼。[5]1954年3月,文澜阁《四库全书》搬入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杨虎的青白山居。

图片

参考文献

  1. . 中国网.
  2. 孙树礼、孙竣,《文澜阁志》卷上
  3. . 新华网.
  4. 曹聚仁在《<四库全书 >的剖析》一文中说:“文渊阁本错字最少,其他各本,错字脱简都很多。文澜本,丁氏补钞的,比较粗滥,错误更多。”
  5. 毛春翔《文澜阁四库全书战时播迁纪略》言:“清咸丰庚申之变,库书散而复存,阁毁而复建,全赖钱塘先贤丁松生先生倡导之力。此次倭寇入侵,烧杀焚掠,远酷于洪杨,库书颤沛流离,奔徙数千里,其艰危亦远甚于往昔,八载深锢边陲,卒复完璧归杭,是谁之力与?曰陈叔谅先生之力居多。……凡我浙人皆当同声称谢。”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文澜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