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

斯维亚托斯拉夫·特奥菲洛维奇·里赫特俄語:转写:,又译里希特李希特1915年3月20日-1997年8月1日),乌克兰德裔钢琴家。里赫特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以极广的曲目范围,举重若轻的技术以及富有诗意的分句闻名[1][2]

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
原文名
出生(1915-03-20)1915年3月20日
 俄羅斯乌克兰日托米尔
逝世1997年8月1日(1997歲-08歲-01)(82歲)
 俄羅斯莫斯科
国籍乌克兰
奖项
所属时期/乐派20世纪
擅长类型鋼琴

生平

里赫特生于乌克兰日托米尔,在敖德萨长大,父亲特奥菲尔·里希特是德裔管风琴家,毕业于维也纳音乐学院。不同于一般的钢琴家,虽然父亲教了他一些音乐的入门知识,但里赫特基本上是自学成才。里赫特少时就有了出众的视奏能力,经常参与当地歌剧芭蕾团体的活动。在法国梅莱庄园音乐节上,他发现自己迷上了歌剧、人声室内乐,並持續了一輩子。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国立敖德萨戏剧和芭蕾舞学院剧场为歌剧排练伴奏

1934年在敖德萨的一个技师俱乐部,里赫特开了他的第一场独奏音乐会,三年后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开始正式学琴,与吉列尔斯一道师从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涅高兹说里赫特是他“盼了一辈子才盼来的天才学生”。

还是一名学生的里赫特在1940年4月首演了普罗科菲耶夫第6号奏鸣曲,自此他的名字便与普罗科菲耶夫紧密联系了起来[3]。另一件在音乐学院时期的著名事迹是他不上政治必修课,结果第一学期便被开除了两次。里赫特一直是苏联的政治局外人,也从来没有加入过共产党

里赫特(~1935年)

1949年里赫特获颁斯大林奖,之后在蘇聯、东欧中国举行了多场巡回音乐会。里赫特50年代的录音令其引起西方注意,而他直到1960年才被允许到美国进行巡回演出,轰动一时,在卡内基音乐厅的音乐会场场爆满。尽管如此,里赫特并不十分喜欢巡回演出,他习惯于不事先安排音乐会的日程。晚年时,他的音乐会通常在不知名的小音乐厅进行,有时还会关掉灯,只用一盏小灯照着钢琴。

1995年3月在德国吕贝克举办了最后一场音乐会之后,里赫特逐渐由于听力障碍抑郁,于1997年因心肌梗塞在莫斯科逝世,去世之前仍在为将要进行的音乐会作准备。

作品

录音

里赫特演奏巴赫平均律的唱片

里赫特著名的唱片录音包括了舒伯特、贝多芬、巴赫(里赫特自称用一个月的时间背谱学会了巴赫的平均律第二册)、肖邦、李斯特、普罗科菲耶夫、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等人的作品。

評價

里希特擅长演奏巴赫貝多芬舒伯特海顿萧邦舒曼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曲目。

里赫特演奏的范围包括了钢琴文献中绝大部分的主要作品,但也有遗漏,例如: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贝多芬华尔斯坦奏鸣曲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舒伯特A大调奏鸣曲(D.959)。普罗科菲耶夫的第7号奏鸣曲第9号奏鸣曲都由里赫特完成首演,其中后者是普罗科菲耶夫专门题献给钢琴家本人。

里赫特演奏的特別之處在於,能夠賦予作品全新的風貌,同时非常具有個人風格。在独奏之外,里赫特也是一位很好的室內樂演出者,与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作曲家布里顿、大提琴家罗斯特洛波维奇、小提琴家柯岗、中提琴家巴什米特、大提琴家古特曼等,都有相當動人以及珍貴的演奏記錄。

里希特的手很大,可以掌握12度音。他喜欢现场演奏,因此有着数不清的现场演奏录音,不論是正式或非正式,每年仍有大量的錄音出现,可說是生前死後都引領风骚的一代大家。尽管留下了这么多唱片,里赫特本人其實很讨厌录音。格伦·古尔德称他为这个时代最强的音乐交流者,而只有在音乐会上,里赫特的音乐天才方能充分发挥出来。

個人生活

1945年,里赫特認識了女高音尼娜·利沃夫娜·多利阿克,并作为伴奏与她合作演出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普罗科菲耶夫的一些歌曲。两人于1946年结婚,但未有子嗣[4]

有传言说里赫特是同性恋者,而多利阿克的妻子身份为里赫特在公众面前掩盖性倾向,因為在苏维埃政权时期,同性恋是违法的[5][6]。里赫特极少在访谈中涉及个人私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在布鲁诺·蒙桑容为其拍摄的传记影片《Richter: The Enigma》中才稍有谈及。

参考资料

參照
  1. . [2019-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2) (英语).
  2. David Mellor. . Classic FM. 2015-03-22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英语).
  3. Betsy Schwarm. . Britannica.com.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英语).
  4. Noel Goodwin. . The Independent. 1997-08-05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英语).
  5. Benjamin Ivry. . Salon. 1998-01-05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0) (英语).
  6. . gordonua.com. 2015-10-17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7) (俄语).

延伸阅读

  • Bruno Monsaingeon.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571205534.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