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神社

新化神社,為台灣日治時期位於新化街虎頭埤西側的一座神社,原本為建於1929年的新化社,1943年從社升格為神社,為台灣在二戰結束前建立的最後三所神社之一[1]。而相鄰的虎頭埤於1927年被選為台灣八景十二勝之一,其與新化神社同為新化著名的景點,當時新市車站的紀念戳章的圖案即是以此兩者為意象。[2] 新化神社的神社建築主體已不存,其遺構包含新化神社鳥居、御神橋、神苑駁坎、地下遺構、手洗舍、玉垣、拜殿階梯於2014年登錄為台南市歷史建築[2]

新化神社遺構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新化神社鳥居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類別寺廟
登錄公告日期2014年6月26日
位置臺南市新化區虎頭埤風景區內
座標23.028130°N 120.336868°E / 23.028130; 120.336868
建成年代1929年
詳細登錄資料
新化社的神明造拜殿與其前方附屬建築

介紹

新化社為當時慶祝昭和天皇登基而興建,1929年6月16日鎮座,大祭日為為10月21日,祭神為天照大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神社本殿造型採「神明造」式,其餘的拜殿與手洗舍都較為簡陋,整體規模未達神社標準,故名為新化社[2],其神職人員由台南神社的禰宜(神社職員僅次於宮司的職位)擔任[1]。1943年,新化社升格為新化神社,將原本規模擴建,同年9月23日舉行鎮座儀式,並新奉豐受大神明治天皇

2012年11月,地方文史工作者在新化神社原址發現了神社地下遺構,其入口為日式建築,周圍有玉垣圍繞,應為在為避免戰時空襲,讓祭神的神體避難用的防空壕[1]

參考資料

  1. 蔡錦堂. (PDF). 國立台灣圖書館.
  2. . 國家文化資產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