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廣福宮

新莊廣福宮,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新莊區文德里新莊廟街三山國王廟,為日後遷走的客家移民所建,臺閩地區二級古蹟,後改為國定古蹟

新莊廣福宮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新北市新莊區文德里新莊路150號
創建年份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主神 三山國王
例祭 農曆二月廿五、六月廿五、九月廿五

早期歷史

乾隆廿八年(1763年),屬於廣東潮州客家人的劉家於在新莊開鑿劉厝圳(萬安圳),使新莊成為稻米產區,又因有水路及陸路之利,吸引大批粵籍移民,同時帶來當地的信仰──三山國王[1]。當時新莊廟街雖然已有新莊慈祐宮,但客家人想要有屬於自己的廟,遂集資興於新莊慈祐宮與新莊地藏庵之間建廟[2]。《淡水廳志》載:「國王廟:一在新莊街,乾隆四十五年粵人捐建。」

今廟址新莊路150號[1][2],屬於文德里[3]。一般建廟時間說是乾隆卌五年(1780年)[1][4],或更早[1],也有認為建廟時間已不可考[2]。廟方每逢三山國王誕辰,會舉辦法會慶典,分別是農曆二月廿五、六月廿五、九月廿五[5]。乾隆年間,此廟是新莊的潮州人經濟及宗教信仰中心[6]。當時新莊武聖廟也曾是以客家人為主力的廟宇[7]。道光年間新莊閩客械鬥頻繁[4],當地客家移民因安全與經濟因素遷走,廣福宮從此乏人照料香火頓衰[1][4]

後來,新竹仕紳陳朝綱因此廟在光緒八年(1882年)廟遭大火燒毀,用外地移民資金募捐重建[1]。捐贈的族群為新埔潮州人[8]。身為朝議大夫的陳朝綱為新埔陳氏宗祠創建者[9],亦重修了新埔文昌祠[10]

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修[4]。1936年再度重修[1][2][4],為客屬宗親捐款整修[8]

文資保存

正殿龍柱
嚴禁差役藉端苛派擾民碑記

學者尹章義認為,此廟是早期客家人經營新莊的具體證明,別具意義[8]

自1936年後,此廟無大整建,所以廟內許多古建材得以保存[2]。廣福宮建築形式屬於街屋式格局[6]。為三開間三進二院[1][5]。串連兩進的廂廊還特別做燕尾[1]。其建築構造有雙層馬櫃腳、斗砌烏磚與綠釉花磚對比,均呈現客家聚落的特色[11]。木構件則完全未上色,吊筒、雀替、仙女豎材等,雕工細緻[1]

第一進廟門旁的石獅以廣東獅為範本,較為俏皮可愛[1]。廟方還保存一塊是記載有關廟重建的始末,另一塊則是出錢興建的信徒名冊,但石碑上字已有些模糊,信徒名冊尤其難辨[2]。各殿石柱遵守圓柱、方柱規矩,其中龍柱單一以龍為主題,無人物坐騎夾雜其中,顯示其年代應早於台灣日治時期[1]

廟內收藏一塊名為「奉兩憲示禁碑」的石碑,記載早年閩南和客家移民的衝突。當時因地方保甲的偏袒,客家人所繳的戶稅比閩南人多了十一、二倍。於是,客家人於向新莊、淡水兩處的地方官提出控告,終於得以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立此碑,禁止對客家人苛稅。[12]

由於多年飽受風吹雨淋,且管理委員會頹廢多年,使得部分樑柱上的雕飾被盜或被破壞,亟待善加維修[13]。如1980年10月中旬,一隻骨董的木刻獅子遭竊[14]。1985年11月26日正式公布,新莊廣福宮為臺閩地區二級古蹟,而同地的新莊慈佑宮、新莊武聖廟、新莊文昌祠都是三級[15]

文建會自1991年6月開始,經費編列近新台幣2400萬元對此廟進行整建,儘可能保留原建材,用新建材部分則儘量採用原建材的出處,例如觀音石板[2]。但因工時長與景氣波動,修建工程多次流標[13]。因香客稀少,廟方管理方式有如家廟[1]。有鑑於廟和居民逐漸脫節,古風史蹟協會決定以此廟為維護對象,配合1991年7月份的整修工作,希望透過一系列生活化活動,使古蹟重回地方居民的生活中[16]。當開始整修之際,廟方對媒體介紹在一根樑柱頂端上、保存完整、具代表性的木雕,結果披露後就有人竊走,廟方遂有數年都拒絕媒體入內拍攝及採訪[17]

1997年8月22日,包括三山國王、國王夫人、舍下老人、護法老爺八尊神像遭竊,引起縣議員黃林玲玲、公所主秘林建榮均到場了解。同日中午,警方在桃園龍潭一部車找到,神像為泥塑經過搬運摩擦後毀損,冠巾也脫落。信徒認為與廟產租金爭執有關。[3]

在1999年報導時,新莊市主要是以閩南泉州移民為主,客家少之又少。記者感嘆廣福宮與附近的慈祐宮相比,香客稀少,加上廣福宮濃濃原木色彩,更顯有寂寞感。[8]

此廟因發生傾頹、漏水,北縣副縣長蔡家福在2010年1月7日率員會勘,預估將花兩至三年時間整修[18]。直到2014年耗時一年多的整修完工[4]。但同年11月11日深夜,廟內一塊被文資局列冊的玉磐被吳姓竊賊盜賣,從萬華黑市賤賣新台幣數百元[6]。2015年4月13日(農曆二月二十五),舉行三山國王誕辰及安座大典,新北市長朱立倫特地前往上香祈福、贈匾[4]

參考資料

  1. 王以瑾. . Nownews. 2011-06-13 [2017-10-02] (中文(台灣)‎).
  2. 謝素娟. . 《聯合晚報》. 1995-06-04 (中文(台灣)‎).
  3. 林家群. . 《中國時報》. 1997-08-23 (中文(台灣)‎).
  4. 林昭彰. . 《聯合報》. 2015-04-14 (中文(台灣)‎).
  5. 王燕華、廖雅欣、羅建旺、盧禮賓. . 《聯合報》. 2010-03-22 (中文(台灣)‎).
  6. 周毓翔. . 《聯合報》. 2014-11-20 (中文(台灣)‎).
  7. 賴素鈴. . 《民生報》. 2004-02-08 (中文(台灣)‎).
  8. 黃樹德. . 《中國時報》. 1999-11-11 (中文(台灣)‎).
  9. 羅浚濱. . 《中國時報》. 2004-12-02 (中文(台灣)‎).
  10. 彭新茹. . 《中華日報》. 2015-03-06 [2018-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2) (中文(台灣)‎).
  11. 陳珮琦. . 《聯合晚報》. 1999-10-23 (中文(台灣)‎).
  12. 牛慶福. . 《聯合報》. 1992-05-02 (中文(台灣)‎).
  13. 陳珮琦. . 《聯合晚報》. 1991-02-21 (中文(台灣)‎).
  14. 陳麗卿. . 《民生報》. 1980-12-21 (中文(台灣)‎).
  15. . 《民生報》. 1985-11-27 (中文(台灣)‎).
  16. 邱婷. . 《民生報》. 1991-04-19 (中文(台灣)‎).
  17. 謝素娟. . 《聯合晚報》. 1995-07-16 (中文(台灣)‎).
  18. 王鴻國. . 中央社. 2010-01-07 [2017-10-02] (中文(台灣)‎).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新莊廣福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