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慧蘭

方慧蘭[1] PC MP (,1968年8月2日),加拿大政治人物、記者和作者,加拿大自由黨黨員,2013年起擔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先後代表安大略省多倫多中選區大學-玫瑰谷選區,並於2015年自由黨上台執政後晉身賈斯汀·杜魯多内閣,先後出任聯邦國際貿易部長、外交部長、副總理兼跨政府事務部長和財政部長。從政前她為傳媒工作者,曾在《金融時報》、《環球郵報》和湯森路透工作。

方慧蘭

PC MP
2017年於烏克蘭會見時任烏克蘭總理弗拉基米爾·格羅伊斯曼
加拿大副總理
现任
就任日期
2019年11月20日
总督朱莉·帕耶特
总理賈斯汀·杜魯多
前任(空缺)
加拿大財政部長
现任
就任日期
2020年8月18日
总理賈斯汀·杜魯多
前任Bill Morneau
加拿大跨政府事務部長
任期
2019年11月20日-2020年8月18日
总理賈斯汀·杜魯多
前任Dominic LeBlanc
继任Dominic LeBlanc
加拿大外交部長
任期
2017年1月10日-2019年11月20日
总理賈斯汀·杜魯多
前任斯特凡·迪翁
继任商鵬飛
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長
任期
2015年11月4日-2017年1月10日
总理賈斯汀·杜魯多
前任Ed Fast
继任商鵬飛
加拿大下議院議員
现任
就任日期
2015年10月19日
前任(新成立選區)
选区大學-玫瑰谷
任期
2013年11月25日-2015年10月18日
前任李博
继任Bill Morneau
选区多倫多中
个人资料
出生 (1968-08-02) 1968年8月2日
 加拿大亞伯達省和平河鎮
政党加拿大自由黨
配偶Graham Bowley
母校哈佛大學
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
职业記者、作者

早年及個人生活

方慧蘭生於亞伯達省和平河鎮[2][3],父親·弗里蘭(Donald Freeland)為一名農夫和律師,持有加拿大自由黨黨籍[4];母親哈利娜(Halyna)亦為一名律師,並曾於1988年聯邦大選代表加拿大新民主黨愛民頓競逐國會下議院議席[5][6]。方慧蘭於1986年從亞得里亞海聯合世界書院畢業[7],後到哈佛大學主修俄羅斯歷史和文學,1990年取得文學士學位[8]後獲取羅德獎學金,在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深造,1993年取得研究碩士學位[9][10][11]

她的丈夫為《紐約時報》記者格拉厄姆·博利()[12],兩人育有三名子女[13]。 她能講英語、法語、俄羅斯語和烏克蘭語[14][15]

記者和著作生涯

在湯森路透工作時的方慧蘭

方慧蘭在蘇聯解體後的烏克蘭展開記者生涯,為《金融時報》、《華盛頓郵報》和《經濟學人》雜誌擔任特約記者[16]。她後來正式加入《金融時報》,先後任職該報的副編輯、周末版編輯、網上版編輯、英國新聞編輯、莫斯科分局局長和東歐記者[16]。她於1999年轉任加拿大《環球郵報》副編輯,至2001年為止[16],但其後仍繼續為該報撰寫專欄[17]

她一度擔任《金融時報》的美國總編輯[18],2010年則成為路透社的環球特約編輯()[19],2011年轉任湯森路透數碼編輯[20],後來改任該通訊社的常務經理和消費新聞編輯[21]

她於2000年出版的著作《世紀大拍賣:俄羅斯轉軌的内幕故事》()講述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轉投資本主義的經過[9];她後於2012年出版的《巨富:全球超級新貴的崛起及其他人的沒落》()登入《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並贏取2013年度萊昂內爾·格爾伯書獎[18][22][23][24]

從政

初進國會

賈斯汀·杜魯多出任加拿大自由黨黨魁後,不時在公開演講和媒體訪問時引述方慧蘭的書籍[18],而兩人亦有討論政策議題[6]。兩人於2013年在渥太華某場合碰面時,杜魯多游說方慧蘭投身政界[6]。隨著李博於2013年6月宣佈辭任多倫多中選區國會議員,方慧蘭於同年7月宣佈尋求該選區的自由黨候選人提名[6][18]。她於同年9月贏取自由黨候選人資格[25],再於同年11月舉行的多倫多中選區議席補選中告捷,首度晉身國會下議院[26]。她於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間擔任國會國際貿易常務委員會副主席[27]

亞努科維奇2014年2月辭任烏克蘭總統後,方慧蘭於同年3月代表自由黨到訪當地,期間與烏克蘭爭取改革民主同盟領袖維塔利·克利奇科以及後於同年5月當選總統彼得·波羅申科等人會面[15]。加拿大政府於同年3月因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聯邦而向俄國實施制裁和禁足令,俄羅斯政府遂於同月宣佈禁止包括方慧蘭在内的13名加拿大人入境[28][29];方慧蘭在推特發文表示這為一項榮譽[28]

多倫多中選區在2015年聯邦大選重新劃分,方慧蘭改到新成立的大學-玫瑰谷選區參選告捷[30]

國際貿易部長

自由黨在2015年大選重拾執政權,方慧蘭於同年11月獲新任總理杜魯多委任為聯邦國際貿易部長,首度晉身內閣[31]。她就職後延續上屆保守黨政府歐洲聯盟就落實雙方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工作,2016年比利時瓦隆地區議會否決該項協議後她親赴當地游說議員改變初衷[32]。加歐雙方終在2016年10月30日簽定自由貿易協議;在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鼓吹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在美墨邊界興建圍牆的背景下,方慧蘭表示這項協議顯示如何在國際關係中「興建橋樑而非圍牆」[33]

外交部長

方慧蘭就任外交大臣後於2017年2月與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會面

為了應對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的國際政治新形勢,總理杜魯多於2017年1月改組內閣,方慧蘭接替斯特凡·迪翁出任外交部長[34][35]

她於2017年3月與國防部長石俊共同宣布將加拿大軍方為烏克蘭軍隊提供的訓練活動延續至2019年3月,並繼續為該項活動在當地派駐200名加軍[36]

方慧蘭與烏克蘭官員於哥本哈根會面(攝於2018年6月)

方慧蘭於2019月1月親自到多倫多機場迎接,因報稱受家人虐待而獲庇護的沙特阿拉伯女子奎農,並稱她為「非常勇敢的新加拿大人」[37]

2019年4月18日,方慧蘭被福布斯雜誌週年列表中列為第37名優秀領袖,她被指「協商能力強」,以致達成加拿大—歐盟,以及美墨加貿易協議[38]

副揆

她於2019年聯邦大選在大學-玫瑰谷選區連任下議員。聯邦自由黨在能源和環境等議題上與亞伯達省薩斯喀徹溫省的政治分歧日益嚴重,導致自由黨在該屆大選於該兩省全軍覆沒。自由黨雖贏取足夠議席籌組少數政府,但缺乏來自該兩省的議員出任內閣要職。有見及此,總理杜魯多於選後擢升方慧蘭為副總理兼跨政府事務部長,冀望她在亞伯達省出生的背景有助應對西部疏離局面[39]

財長莫奈()於2020年8月辭職後,方慧蘭獲杜魯多委派出任該職,成為該國首位女財長,並保留副總理之位;跨政府事務部長職務則由勒布朗()接任[40]

參考資料

  1. . 《明報》加東版. 2013-11-17 [2016-03-07].
  2. littlepinkbook.com: interview with "Chrystia Freeland – U.S. Managing Editor, Financial Times" 20 May 2013 存檔,存档日期2013年5月23日,.
  3. Marco Levytsky. .
  4. . Canada.com. July 14, 2007 [September 26,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0).
  5. . Edmonton Journal. [September 26, 2013].
  6. LeBlanc, Daniel. . 《環球郵報》. 2013-07-27 [2016-03-07].
  7. . United World Colleges. [2017-03-17].
  8. . 哈佛大學. [2016-03-07].
  9. "Chrystia Freeland." The Financial Times biography. 3 Feb 2004; 26 May 2007.
  10. . Oxford Today. 2011-03-22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8).
  11. . 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 2015-11-11 [2016-03-07].
  12. . 2013-08-16 [2013-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6).
  13. Weisblott, Marc. . Canada.com. July 29, 2013 [September 6, 2013].
  14. . 《多倫多星報》. February 7, 2014 [April 1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9).
  15. . CBC News. 2014-03-05 [2016-03-06].
  16. . Foreign Affair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Development Canada. 2015-12-09 [2016-03-07].
  17. . The Globe and Mail (Toronto). May 28, 2013.
  18. Gustin, Sam. . 《時代雜誌》. 2013-07-29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9. (新闻稿). 2010-03-01 [2012-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4).
  20. Saba, Jennifer. . Thomson Reuters. April 7, 2011 [December 6, 2012].
  21. . The Baron. December 19,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19日).
  22. . New York: Penguin. 2012. ISBN 9781594204098. OCLC 780480424.
  23. Ezra Klein. . The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28, 2012. Interview with Chrystia Freeland.
  24. . The Globe and Mail (Toronto). March 25, 2013.
  25. Mok, Tanya. . National Post. September 15, 2013 [September 15, 2013].
  26. . The Globe and Mail (Toronto). February 24, 2014 [November 26, 2013].
  27. . 加拿大國會. [2016-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3).
  28. Mas, Susana. . CBC News. 2014-03-24 [2016-03-08].
  29. . 《明報》加東版. 2014-03-25 [2016-03-08].
  30. Otis, Daniel. . 《多倫多星報》. October 20, 2015 [October 25, 2015].
  31. . CBC News. 2015-11-04 [2016-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9).
  32. . 《明報》加東版. 2016-10-20 [2017-03-17].
  33. Isfeld, Gordon. . 《Financial Post》. 2016-10-31 [2017-03-17].
  34. Fife, Robert. . The Globe and Mail. January 9, 2017 [January 10,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9).
  35. . 中央通訊社. 2017-01-11 [2017-03-17].
  36. Brewster, Murray. . 加拿大廣播公司. 2017-03-06 [2017-03-17].
  37. . 《星島日報》(由雅虎新聞刊載). 2019-01-11 [2019-11-21].
  38. . Fortune. [November 21, 2019].
  39. . 《星島日報》加東版. 2019-11-21 [2019-11-21].
  40. . 《星島日報》加東版. 2020-08-19 [2020-08-25].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方慧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