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系列

超時空之鑰系列(日语:,英语:,)是由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原史克威尔)开发并发行的电子角色扮演游戏系列。游戏首作为1995年於超級任天堂上發行的《时空之轮》,其后有两部续作《Radical Dreamers》和《穿越时空》推出。此外系列还有一部採用初代背景的動畫短片《时空冒险Numa Monjar》,初代遊戲也已移植至多個平台。截至2003年3月31日,《时空之轮》以265万的销量成为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第12畅销游戏(以出货量计);《穿越时空》以150万的销量排第24位[1]。截至2012年3月,两部游戏累计售出540万份[2]。游戏获得非常积极的评价。《时空之轮》六次登上多媒体网站IGN“史上100大游戏”榜单的高位——2002年列第4,2005年上半年列第6,2005年下半年列第13,2006年列第2,2007年列第18,2008年列第2。系列音乐主要由光田康典譜寫,並获得了極高的評價。

超時空之鑰系列
类型角色扮演(PRG)
开发商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原史克威尔
发行商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原史克威尔)
平台超級任天堂
PlayStation
任天堂DS
移动电话
iOS
Android
Microsoft Windows
首版平台超級任天堂
首作时空之轮
1995年3月11日
最新作时空之轮(Windows)
2018年2月27日

游戏

时空之轮

《时空之轮》是一款超级任天堂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于1995年3月11日在日本发行,1995年8月22日在北美发行。游戏剧情讲述了以克罗诺为首的一群年轻人的冒险;在游戏中,克罗诺意外的被时间传送,并了解到世界将会在遥远的未来毁灭。他们发誓要阻止这场灾难,并穿越历史寻找拯救星球的方法。《时空之轮》于1999年单独移植到日本PlayStation平台,并于2001年收录于北美的《最终幻想编年史》合辑中[3][4]。《时空之轮》任天堂DS移植版于2008年11月20日发行[5]。游戏如今被视为史上最伟大的游戏之一[6]

《时空之轮》催生了数个续作和资料片/插件,其中之首为1995年Satellaview上发行的三款作品。这些包括:改编自《时空之轮》小游戏竞速游戏《时空之轮 喷射赛车特别版》;配有游戏角色和怪兽档案的《时空之轮 角色档案馆》;以及收录游戏原声音乐《时空之轮 音乐档案馆》。《角色档案馆》和《音乐档案馆》后来作为附加内容,收录于PlayStation版《时空之轮》中[7]

Radical Dreamers

《Radical Dreamers -盗不走的宝石-》(日语:)是日本制作,1996年为超级任天堂Satellaview扩展发行的文字游戏。玩家扮演年轻的的冒险家角色泽格,同行的还有年轻的盗贼基德,以及神秘的蒙面魔术师基尔。情节是《时空之轮》的外传,圆满了前作剧情的零散结局[8]

穿越时空

《穿越时空》于1999年11月18日在日本PlayStation平台发行,美版于2000年8月15日发行[9]。情节部分在《Radical Dreamers》的基础上重制,继而代其成为《时空之轮》的续作[10]。游戏主角为基尔,面对他在童年时死亡的交替现实,努力发现自己的过去并遇到了基德——一个寻找人造物冰冻火焰的盗贼。基尔和基德的命运最终显示了他们在《时空之轮》事件中的根源。

Chrono Brake

“Chrono Brake”()和“Chrono Break”是史克威尔的两个商标;第一个商标于2001年11月5日在日本申请[11],第二个商标于同年12月5日在美国注册[12]。在注册之前的新闻稿中,坂口博信提到,《穿越时空》团队有兴趣为时空系列开发新游戏,并正在构思剧本和情节理念[13]。然而。史克威尔没有继续发布新闻,美国商标“Chrono Break”最终于2003年11月13日放弃[14]

时空冒险Numa Monjar

《时空冒险Numa Monjar》(日语:)是採初代遊戲設定編寫,長度16分钟的搞笑动画短片,于1996年7月31日的日本V-Jump节放映。动画由Production I.G创作,井澤宽和菊池晃弘编剧,川崎逸朗担任监督,冈村天斋担任动画监督,西野理惠负责角色设计[15][16]

动画设定与《时空之轮》相同,发生在游戏时间开始前的前夜。游戏讲述了两个游戏中的怪物努和马默的各种冒险,两角色分别由茶风林田中真弓配音。情节全部发生在“千年祭”——即《时空之轮》开场中的节日——上,怪物们通过传送门前来聚会。他们遇到了数个游戏角色,包括约翰尼和冈萨雷斯。动画以翌日怪物全部离开,克罗诺和璐卡出现收尾。片尾演职员表字母的背景动画显示了努和马默戏仿游戏场景的画面[17]

继动画后,1996年《V Jump》出版的的同名漫画连载。连载讲述了马默和努,加入了约翰尼和Spekkio,继续他们冒险的故事。他们在路上遇到了各个《时空之轮》角色,包括正宗、拉沃斯、加斯帕、奥齐、萨拉斯和菲拉。1998年,连载章节以单行本形式出版[18]

概念与创作

时空之轮》完成於1995年,由青木和彦擔任制作人,松井聪彦北濑佳范时田贵司监督。开发团队被称作“梦幻组合”,由以最终幻想闻名的监督坂口博信,以勇者斗恶龙闻名的自由监督堀井雄二以及角色设计鸟山明组成,因而游戏开发也被称作“梦幻工程”[19]。堀井负责游戏情节大纲;因他是电视连续剧《时光隧道》等时间旅行题材的爱好者,故专注于《时空之轮》的时间旅行主题[20]。大纲随后由剧情企划兼编剧加藤正人充实[21]

1996年,加藤正人等几位《时空之轮》开发成员为超级任天堂的扩展Satellaview创作了一款小作品,题为《Radical Dreamers -盗不走的宝石-》。最初游戏打算做成一款短小的原始文字制冒险游戏,在三个月内完成且几乎没有企划。然而到了开发末期,加藤将游戏情节和角色与《时空之轮》联系了起来,变成了一部外传。因为游戏平台并非主流,二者联系故意模糊,且未为游戏发行打广告[8]

1999年,《时空之轮》续作《穿越时空》的消息公布。尽管“梦幻团队”成员没有参与《穿越时空》,但游戏几乎延续了首作的开发团队[22]。在基本游戏系统和游戏性上,制作人田中弘道明确新作不是《时空之轮》的续作;取而代之,游戏设计师的方法是让“游戏性随硬件而发展”,创作一款全新游戏,调整以前的风格来最大化游戏机的性能[23]。尽管时间旅行依然深入游戏情节,但游戏性却聚焦于平行世界主题。在基本情节方面,总监兼编剧加藤正人称,《穿越时空》“不是《时空之轮2》”,但是“由轮推动的”“另一个《时空》”[24]

音乐

时空系列的音乐主要由光田康典谱写。《时空之轮》是他首个谱曲的游戏。然而在光田患胃溃疡后,最终幻想的作曲者植松伸夫接任做了10首曲目[25]。在游戏发售当时,曲目数量本身和音效都是空前的[26]。此外另有单碟酸性爵士编曲《时之尽头》发行。光田继续为《Radical Dreamers》创作原声,该原声从未商业发售。

1999年光田康典在和加藤正人接触后,继续返回为《穿越时空》配乐[3]。光田决定以旧大陆文化影响为中心,包括地中海法多凯尔特和敲击的非洲音乐[24]。《异度装甲》参与者吉良知彦为片首曲和片尾曲演奏吉他。加藤正人水户濑纪子演唱结尾曲《Radical Dreamers ~Le Trésor Interdit》[3]。光田对即使完成他设想的一半都很高兴[24]。一些歌曲复刻自《Radical Dreamers》的配乐,另一些原声则使用了《时空之轮》和《Radical Dreamers》的主乐调[3]

2006年,光田康典为Play!电子游戏音乐会改编了几首时空系列音乐,其中包括《时空之轮》和《穿越时空》的主题曲,以及《青蛙主题曲》和《To Far Away Times》[27]

评价

汇总得分
2013年10月24日更新
游戏 Metacritic
时空之轮 DS:92[28]
iOS:71[29]
穿越时空 94[30]

时空系列在游戏排名和销量上都非常成功。1995年《时空之轮》在上市两个月内达到200万销量,2003年時累計在日本售出236万份,日本以外售出29万份[31][32]。在1995年末,游戏位列《勇者斗恶龙VI 幻之大地》和《超级大金刚2》之后,排在当年日本的年度销量榜第三位[33]。游戏在北美发售也相当成功,收录PlayStation重制版的《最终幻想编年史》占据NPD TRSTS PlayStation销量榜单首位6周[34][35][36]。截至2008年12月,《时空之轮》DS重制版在日本出货49万,在北美出货22万[37]。《穿越时空》亦销量不错,在日本和日本以外分别出货85万和65万[32]。游戏还作为精选辑游戏在美国再发行,并随后再次收录于日本Ultimate Hit系列中[38][39]

《时空之轮》六次登上多媒体网站IGN“史上100大游戏”榜单的高位——2002年列第4,2005年上半年列第6,2005年下半年列第13,2006年列第2,2007年列第18,2008年列第2[40][41][42]GameSpot在2006年4月将《时空之轮》列入“史上最伟大游戏”,游戏还在日本杂志《Fami通》举办的“史上最佳100游戏”票选中名列第28[43][44]。《任天堂力量》第100期将游戏列入其“史上100佳任天堂游戏”的第8位[45],并在其20周年纪念刊上将其列为第五大超级任天堂游戏[46]。《穿越时空》也获评论者好评;GameSpot给游戏打了10分,是当时40,000个游戏中7个仅有的满分游戏之一,游戏还获得它们的2000年度游戏机游戏奖[47]。IGN给游戏打了9.7分,《穿越时空》还在他们2008年最佳100游戏榜单中名列第89[48][49]

系列音乐或高度评价并广为流行。IGN称《时空之轮》原声为“史上的最佳电子游戏原声音乐之一”,并称音乐是游戏能“俘获玩家情感”的一大环节。它还称原声为“RPG史上一些最难忘的旋律”[35]。游戏获得了《电子游戏月刊》1995年电子游戏奖之“卡带游戏之最佳音乐奖”[50]。《穿越时空》的原声获得2000年索尼PlayStation奖的金奖[51]。IGN在游戏评论中称原声音乐“是绝妙的配乐”[49]。在一个日本RPG作曲家专栏中,IGN认为光田康典在十大杰出音乐家中,继植松伸夫排名第二[52]

参考文献

  1. (PDF). Square Enix. 2003-08-04 [2006-07-06].
  2. . 2012-03-31 [2018-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1).
  3. Studio BentStuff (编). . Square Enix. 1999: 476–477. ISBN 4-925075-73-X (日语).
  4. Shoemaker, Brad. . GameSpot. 2001-06-06 [2008-12-27].
  5. . IGN. 2008-01-02 [2009-06-01].
  6. Shoemaker, Brad. . GameSpot. 2006-04-17 [2009-06-01].
  7. Whiteman, Daniel. . GameSpy. [2009-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6).
  8. . GamePro. IDG Entertainment. 2000-11-24 [2007-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2).
  9. . Game Rankings. [2007-07-27].
  10. . Chrono Compendium. 1999 [2006-07-01].
  11. . Industrial Property Digital Library. Japan Patent Office. 2002-07-26 [2007-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7).
    To find the Chrono Brake patent, search "Japanese Trademark Database" for "chronobrake". Click Index to find the result, and click the link.
  12. . Trademark Applications and Registration Retrieval.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2003-11-13 [2006-06-01].
  13. Ahmed, Shahed. . GameSpot. CNET Networks. 2001-07-03 [2006-07-01].
  14. Staff. . RPGamer. Crave Online. 2004-01-13 [200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5).
  15. Production I.G staff. . Production I.G. [2007-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7) (日语).
  16. . Production I.G. [2007-05-20].
  17. Dimensional Adventure Numa Monjar. Production I.G. July 31, 1996.
  18. Caramel Mama. . Shueisha. 1998. ISBN 4-08-859022-8.
  19. (新闻稿). Business Wire. 2001-04-17 [2007-05-20].
  20. . play Magazine Online. Fusion Publishing. [2007-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3).
  21. . Our Millennial Fair. CocoeBiz. November 1999 [2007-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4).
  22. Sato, Yukiyoshi Ike. . GameSpot. CNET Networks. 1999-07-20 [2007-05-20].
  23. . GamePro. IDG Entertainment. 2000-12-01 [2007-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6).
  24. Kato, Masato. . DigiCube. 1999-12-18. SSCX-10040 (日语).
  25. Kohler, Chris. . DK Publishing. 2004. ISBN 0-7440-0424-1.
  26. Averill, Alan. . Nintendo. 1995: 52.
  27. Driker, Brandon. . N-Sider. 2006-05-30 [2006-05-30].
  28. . Metacritic. [October 24, 2013].
  29. . Metacritic. [October 24, 2013].
  30. . Metacritic. [October 24, 2013].
  31. Averill, Alan. . Nintendo. 1995: 36.
  32. Staff. (PDF). Square Enix. 2003-08-04 [2018-12-12].
  33. . ゲームランキング. [2018-12-12].
  34. . IGN. 2001-07-04 [2006-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3).
  35. Wollenschlaeger, Alex. . RPGamer. Crave Online. 2001-08-15 [200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月27日).
  36. (PDF). Square Enix: 22. 2009-02-16 [2009-03-01].
  37. . IGN. 2001-08-21 [2009-06-03].
  38. Winkler, Chris. . RPGFan. 2006-04-28 [2006-07-01].
  39. . IGN. 2006 [2007-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5月11日).
  40. . IGN. 2007 [2008-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2月3日).
  41. . IGN. 2008 [2009-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7).
  42. . GameSpot. 2006-04-17 [2006-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7).
  43. Campbell, Colin. . Next Generation. 2006-03-03 [2006-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3).
  44. . Nintendo Power. September 1997, (100): 91.
  45. . Nintendo Power (Future US). August 2008, 231:  73.
  46. Vestal, Andrew. . GameSpot. 2000-01-06 [2006-07-24].
  47. . IGN. 2008 [2009-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4).
  48. David Zdyrko. . IGN. 2000-08-15 [2006-07-24].
  49. .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1996.
  50. Mitsuda, Yasunori. . 1UP.com. 2008-01-28 [2008-02-08].
  51. Sullivan, Meghan. . IGN. 2008-12-18 [2009-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