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三陸地震
明治三陸地震是指出在1896年(明治29年)6月15日於當地時間在晚間7點32分30秒發生在日本東北地區三陸外海的強烈地震災難,是低角逆斷層型的海溝型地震。明治三陸地震也引發了日本史上最強破壞力的巨大海嘯,地震規模估計為ML8.2~8.5[1][2][3],這場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也被認為是1次典型的地震海嘯[4],震央在岩手縣上閉伊郡釜石町(現在的釜石市)東方為200公里。
![]() ![]() | |
日期 | 1896年6月15日 晚間7點32分29秒(JST) |
---|---|
8.2~8.5ML | |
日本岩手縣上閉伊郡釜石町東方為200公里 | |
影響地區 | 日本東北地方與北海道地方 |
海嘯 | 38.2公尺 |
傷亡 | 罹難人數有:21,959人(包括失蹤者) 傷者人數有:4,398人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
日語舊字體 |
這場巨大海嘯摧毀了超過有9,000棟房屋,造成了至少超過有21,900人罹難[3]。在岩手縣宮古市觀測所的地震儀紀錄到地震持續時間是5分鐘、其中大部分的各地震度為2~3。
背景
這次地震的震央剛好位於在日本海溝西方,這裡也是在太平洋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之間的邊界[5]。這個區域在日本歷史上曾發生過幾次大地震,這些地震也被稱為三陸近海地震。2011年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也屬於為三陸近海地震。
傷亡
- 人員傷亡情形
- 罹難人數有:21,915人(包括失蹤者也有:21,959人→北海道:6人、青森縣:343人、岩手縣:18,158人、宮城縣:3,452人)
- 失蹤人數有:44人
- 受傷人數有:4,398人
- 財產損失情形
- 房屋被沖走有:9,878棟
- 房屋全毀有:1,844棟
- 船舶損失有:6,930艘
海嘯

在1896年6月15日,於當地時間在晚間7點30分,三陸地區的居民正和從中日戰爭返家的士兵慶祝神道教節日時,他們突然感覺到有小型地震發生。但是因為地震如此的微弱,完全都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而且當地在過去幾個月當中也曾發生過許多小地震[3]。但是在32分鐘之後(晚間8點02分左右),第一波的巨大海嘯就已經抵達了三陸海岸與北海道的地區,再來隔不到幾分鐘之後,第二波的巨大海嘯剛好也在幾分鐘之內也抵達了地區[3]。因為當時正好也遇到了高潮,所以巨大海嘯的破壞力特別嚴重。因為在岩手縣綾里灣的地形也適合巨大海嘯的高度形成,所以這裡紀錄到浪高高度為38.2公尺(125英尺)的巨大海嘯,這也是日本本州有史以來最高的一次巨大海嘯。
明治三陸地震造成日本超過有9,000棟房屋遭到摧毀,超過有21,900人罹難的紀錄。其中有些大部分的罹難者都是在岩手縣及宮城縣,儘管青森縣和北海道也有傷亡紀錄。有超過預期人數的罹難者被發現的時候,頭蓋骨和四肢都遭受到了嚴重破壞或著是遺失,這也顯現出巨大海嘯的威力[3]。當地震發生時,大部分的漁船完全都在外海,就跟他們平時晚間的習慣一樣。因為巨大海嘯在深水域容易被人們的忽略,所以當他們在第二天上午要返回陸地的時候,他們發現海上充滿許多人們的身體和建築物的碎片[6]。
巨大海嘯當時也導致造成了北美洲的美國夏威夷都遭受到破壞,數棟房屋與碼頭都遭到了摧毀,[7]根據紀錄到,巨大海嘯的高度為9公尺(30英尺)[8][9],在美國西岸和加利福尼亞州也觀測到海嘯的高度發生。這場巨大海嘯也被稱為明治三陸巨大海嘯。
地區 | 巨大海嘯的高度: |
---|---|
北海道襟裳岬 | 4公尺 |
青森縣三戶郡八戶町(今八戶市) | 3公尺 |
宮城縣牡鹿郡 | 3.1公尺 |
岩手縣下閉伊郡田老村(今宮古市) | 14.6公尺 |
岩手縣下閉伊郡船越村(今山田町) | 10.5公尺 |
岩手縣下閉伊郡重茂村(今宮古市) | 18.9公尺 |
岩手縣上閉伊郡釜石町(今釜石市) | 8.2公尺 |
岩手縣氣仙郡吉濱村(今大船渡市) | 22.4公尺 |
岩手縣氣仙郡綾里村(今大船渡市) | 21.9公尺 |
岩手縣綾里灣(今大船渡市) | 38.2公尺 |
夏威夷 | 9公尺 |
影響
日本政府在這場巨大海嘯發生之後,並且沒有試圖進行防範未來發生類似事件所造成的災害;但是卻直到1933年昭和三陸地震也引發了浪高高度為28.7公尺的巨大海嘯之後,當地政府才採取實際行動[3]。但是因為對於巨大海嘯的了解增加,所以在1933年昭和三陸地震也引發了巨大海嘯所造成的損失較這場地震的輕微。然而在2011年3月11日又再次發生的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也引發了浪高高度為40.1公尺的巨大海嘯,遠在於1896年和1933年兩次巨大海嘯的規模,並且造成相同地方有數千人罹難。
參考資料
- Abe, K. . Phys. Earth Planet. Int. 1981, 27: 194–205.
- . U.S. Geological Survey. [2009-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8).
- Nakao, Masayuki. . [2009-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2月23日).
- Kanamori, H. (PDF). Phys. Earth Planet. Int. 1972, 6: 346–359 [2011-03-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6-14).
- Tanioka, Yuichiro; Sataka K. .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1996, 23 (3): 1549–1552 [2011-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31).
- Kusky, Timothy M. . Greenwood Press. 2003: 312 [2011-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2).
- USGS. . [2009-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3).
- Hatori, Tokutaro. (PDF). Bulletin of the Earthquake Research Institute. 1963, 41: 49–59 [2011-03-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10-06).
- . 美國地質調查局. 2009-01-29 [2009-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9).
外部連結
- 1896.6.15明治三陸地震海嘯對於北海道造成破壞的文獻紀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北海道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
- 明治三陸地震海嘯影響範圍(釜石港救援情報圖)PDF - 釜石海上保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