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才

李偉才(Eddy LEE Wai-Choi,1955年10月21日),筆名李逆熵,為香港著名科普科幻作家。廣東新會人,生於香港。1985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現為香港科幻會會長。

李偉才
性别
出生 (1955-10-21) 1955年10月21日
 英屬香港
别名李逆熵
教育程度
儿女李天蔚(女)(1992年-2011年)
亲属李汶靜(妹)(1957年-2000年)

生平

第一代天氣先生

李偉才中學唸聖馬加利書院中學會考獲四優五良,考入皇仁書院預科,1978年畢業於香港大學物理系,獲一級榮譽學位及港大校友會優異學生獎。另於香港中文大學考獲管理學文憑,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科學社會學博士。

畢業後在中學當了幾個月教師,之後加入香港太空館,後升級為助理館長。年多後轉職至香港天文台(時稱「皇家香港天文台」),任科學主任,在天文台工作至1994年。

在天文台工作期間負責天氣預報、氣象通訊、衛星圖像接收、地震監察、授時服務、航空氣象、輻射監察、氣象培訓等工作。1984至1994年期間,除固有職務外又獲指派為天文台的發言人,在天氣惡劣和颱風襲港期間向報館、電台及電視台等媒體發報最新的天氣消息。李逆熵亦曾於多間電視台的中英文頻道擔任天氣節目主持人。

科普工作

李偉才自幼熱愛科學,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他推廣的不單是科學知識,更包括科學背後的精神和態度,以及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通。

他的推廣工作,包括出版多本論著、在各大報章和雜誌上發表文章、在太空館、科學館和各大專院校演講、任教香港大學通識課程、香港理工學院的輔學課程、浸會大學人文素質課程,以及在旅居澳洲期間任教悉尼大學的持續教育課程。此外,他亦曾於香港電台先後主持「科學眼」、「科學點滴」、「科技節拍」和「科幻解碼」等多個科學和科幻普及節目。

1985年,李偉才因其在工餘時間對科學普及作出卓越貢獻而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之一。1986至1988及1999至2001年間,他先後兩次出任香港傑出青年協會的幹事,策劃和參與多項社會公益和服務工作。2002至2003年更出任協會的主席,2005年至2010年,出任協會基金會的主席。

李偉才於1980年開始助養第三世界的貧苦兒童。自1986年起,歷任香港世界宣明會主辦的「饑饉三十」慈善籌款活動的「饑饉大使」。

移居澳洲

1994年底,李偉才舉家移民澳洲,他說原因是「中共比秦國甚為過之。我到了澳洲才過三十九歲生日,還年輕,心口寫個勇字,我就是不信共產黨,一定要走,我不信會餓死。」[1]他先後在悉尼大學和新南威爾斯大學從事科學哲學科學史和科學社會學的研究工作,並於1999年初獲頒博士學位。其論文的題目為《信息科技與中國現代化──論互聯網對市民社會在中國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

因其妹李汶靜1996年罹患腸癌,李偉才1998年尾從澳洲回流香港,在香港大學任職助理教授。1999年初,李偉才出任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高級研究及發展主任。他亦積極參與香港特區政府的教育改革,並出任有關政策研究小組的成員。自2002年起,先後出任位於上海的「港大-復旦繼續教育學院」的教務長、香港大學附屬學院協理副校長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國際學位課程中心總監。

推動科幻、潛心寫作

除熱愛科學外,李偉才亦醉心於科幻小說。他於1987年發表的第一本作品,正是由他編譯的一本西方科幻短篇小說選集。八、九十年代期間歷任科幻創作比賽的評判。1990年在香港三聯書店的支持下,他與一班科幻同好創辦了一本名為《科學與科幻叢刋》的雜誌。不久,更創立了香港第一個科幻會社。1999年,李偉才憑《科幻中的科學》一文奪得台灣李國鼎通俗科幻獎的第一名。2000年,他的另一作品《夜空之戀》獲選為「中學生好書龍虎榜」的十本好書之一。自2006年起出任「倪匡科幻獎」的決審評判。2008年起出任香港科幻會會長。

李於2008年提早退休,離開香港大學,專心從事寫作和講學。熱心教育的他,曾任港大畢業同學會書院校董(2006-2009)[2]及軒尼詩道官立小學上午校之校董(2007年起),並經常為香港教育局主持老師培訓課程,為香港大學、浸會大學主持通識課程,為科學館、太空館主持公開講座等。2008至2010年出任「香港書獎」決審評判。此外,他亦應邀出任多項顧問研究工作,包括「香港集思會」的綠色產業研究、「香港高等學府持續教育聯盟」的「新毅進計劃」、及香港大學私立學院的課程發展等。2010年,獲邀出任康樂文化及事務署之科學館顧問委員會委員。

他於退休後的第一本著作,是香港高中改革,專為高中學生而寫的參考讀本《格物致知:思考及研究方法概要》。李亦非常關注全球暖化,經常在不同媒體呼籲低碳生活,有關著作包括《喚醒69億隻青蛙──全球暖化內幕披露》。他的最新文章,可見諸經濟日報出版社網頁的「宇宙波瀾」專欄。

李氏近年亦非常關注資本主義全球化等導致的貧富懸殊問題,2013年出版了《反轉經濟學》一書,2014年出版了《資本的衝動—世界深層矛盾根源》,後者被《亞洲周刊》選為「2014年十大中文好書」之一。

踏入廿一世紀,他表示主要目標是建構和推廣一套融通科學與人文的「通濟人文主義」(Consilient Humanism)。

其他

另外,李偉才亦是音響“發燒友”,經常為雜誌撰寫有關音響和家庭影院的文章。

個人生活

李偉才妻子姓麥,兩人育有一女李天蔚(Fiona)。李天蔚1992年3月11日出生,2011年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畢業,考入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但在2011年8月,參加中大物理系迎新營,出營兩天後,在薄扶林碧瑤灣19座18樓住所陽台跳樓自殺身亡,享年19歲,她留下的遺書僅向家人道別,輕生原因不明。[3][1]由女兒過世後三個月,李偉才開始寫信給女兒,一直至女兒23歲生忌當日擱筆,共寫下60封信。[4][5]

李偉才父親因鼻咽癌辭世,享年46歲。其妹為無線電視新聞主播李汶靜,1996年李汶靜罹患腸癌,2000年逝世,享年43歲。[1]

作品(按出版時間排列)

科幻

  • 《最後的問題—西方科幻短篇小說精選》(山邊社,1987)
    • 譯作,並附作者介紹及內容評介
  • 《超人的孤寂》(新雅,1988)
    • 西方科幻小說介紹
  • 《挑戰時空:漫遊奇妙的科幻世界》(香港教育圖書,1996)
    • 科幻介紹文章結集,及作者自創科幻小說兩篇
  • 《無限春光在太空》(獲益,1999)
    • 個人短篇科幻小說結集
  • 《泰拉文明消失之謎》(明窗,2009)
    • 《無限春光在太空》的新版
  • 《宇宙摩天輪》(明窗,2010)
    • 由李逆熵主編的香港短篇科幻精選集

科普

  • 《賣隕石的人》(山邊社,1987)
    • 李逆熵於太空館工作時期的散文集
  • 《星戰迷宮》(金陵,1988)
    • 有關核戰、文化、科學的散文集
  • 《核冬旋風》(現代教育研究社,1990)
    • 有關核子冬天(核戰造成全球降溫的理論)的專題文章
  • 《恐龍滅絕之謎》(現代教育研究社,1990)
  • 《三分鐘宇宙:現代科學新論》(商務,1991)
    • 科學哲學專題文章
  • 《夜空之戀》(山邊社,1991)
    • 有關天文、科學普及等題材的散文集,曾獲選為「中學生好書龍虎榜」的十本好書之一
  • 《夜空的呼喚:星際通航》(商務,1992)
  • 《人類大追蹤》(現代教育研究社,1993)
  • 《科學充內行:宇宙波瀾之一》(香港教育圖書,1996)
    • 李逆熵於《東周刊》專欄文章結集
  • 《生物學新猷:宇宙波瀾之二》(香港教育圖書,1996)
  • 《烏鴉的困惑:穿梭於科學與哲學之間》(香港教育圖書,1996)
  • 《浩哉宇宙:穿梭於科學與人文之間》(未來文化,2002)
  • 《戀戀夜空》(青桐社,2007)
    • 是1991年出版的《夜空之戀》的再版,除內容有所增潤外更加入了九十年代天文大事回顧一文
  • 《格物致知-思考與研究方法概要》(經濟日報出版社,2009)
  • 《浩哉新宇宙》(皇者時代出版社,2010)
    • 收錄了2002年的作品《浩哉宇宙》中的大部份文章,亦加進了大量嶄新的文章
  • 《探星的軌跡》 (山邊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
  • 《金星的警告》(山邊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
  • 《愛上科學》(山邊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
  • 《科幻迷情》(新文化圖書有限公司,2012)
  • 《論盡宇宙》(格子盒出版社,2017)
  • 《論盡科學》(格子盒出版社,2017)
  • 《地球最後一秒鐘》(山邊出版社,2017〔《愛上科學》、《金星的警告》《探星的軌跡》新增合訂本〕)

個人

  • 《天天天晴—給女兒的五十封信》(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2)

社會

  • 《喚醒 69 億隻青蛙 — 全球暖化內幕披露》(經濟日報出版社,2011)
  • 《反轉經濟學—把顛倒的再顛倒過來》(經濟日報出版社,2013)
  • 《資本的衝動 —世界深層矛盾根源》(經濟日報出版社,2014)〔被《亞洲周刊》評選為「2014年十大中文好書」之一〕
  • 《色 ‧ 情男女全面睇 — 從兩性大戰到琴瑟和諧》(非凡出版,2016)

英文作品

  • The Quest for CyberCathay: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Forecast Publishing 2002)
  • Rambling Through the Universe (Forecast Publishing 2003)
  • The urge of capital: The root cause of the world’s deep contradictions – a Chinese perspective (Amazon ebook 2015)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陳勝藍. . 壹周刊. 2012-03-08.
  2. 港大同學會書院 校董名單
  3. . 蘋果日報. 2011-08-16.
  4. 盧鳳媚、利天諾. . 大學線. 2016-04-13.
  5. 李偉才. . 立場新聞. 2015-03-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