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達紀念學校
李志達紀念學校()是一所位於上水石湖墟鄰近天平邨的津貼小學,由李志達紀念基金經營,前身為1974年創立的香港八和會館小學,並於1991年易名。
李志達紀念學校 | |
---|---|
地址 | |
新界上水石湖墟天平路30號(現址) 九龍觀塘藍田邨第9號校舍(舊址) | |
其它名称 | Lee Chi Tat Memorial School |
类型 | 全日制津貼小學 |
隶属 | 李志達紀念基金(1991年起) 八和會館(1974年-1991年) |
创办日期 | 1974年(香港八和會館小學) 1991年(現址) |
校長 | 陳建順先生(總校長) 趙偉光先生(校長) |
副校长 | 周鳳筠女士 |
校训 | 自愛、自律、自主(1991年起) 和平友愛(1974年-1991年) |
歷史
李志達紀念學校原先為八和會館開辦的「香港八和會館小學」。為了開辦津貼小學,八和會館於1971年成立了校董會(現李志達紀念基金),主要由香港粵劇界名人組成,並註冊為擔保有限公司。三年後,香港八和會館小學於觀塘藍田邨第24座附近的「火柴盒」小學校舍(現時為平田邨停車場,鄰近安田街)開課,首年僅招收小一及小四學生,至1976年才有第一批畢業生。
而在1977年,鄰近的梁式芝書院在創辦初期,亦曾借用香港八和會館小學的校舍開課,直至永久校舍於1979年落成為止[1]。
由於原校所在的藍田(三)邨樓宇普遍牽涉偷工減料,雖然未被列為危樓,但樓宇石屎強度僅及標準的34%[2],仍要於1992年8月按照「整體重建計劃」拆卸重建。因此,八和會館放棄了原校的辦學權,並於1991年改由慈善家李智廣接手,並以其亡父之名,更名為「李志達紀念學校」。
與此同時,香港八和會館小學亦於1990年,獲政府批出上水現址的平禧校舍。因此,此校於被接管同年8月遷入上水。但是,由於新校與藍田邨距離甚遠,加上以「留師不留生」方式遷校,不少學生需要轉學至區內未拆卸學校。而在遷校初期,由於政府紀錄仍未更新,兩個校名曾一度同時存在,直至1993年中才更改註冊校名[3];而負責辦學的「香港八和會館小學有限公司」,亦在1994年11月改名為「李志達紀念基金」[4]。至此,舊校名正式步入歷史。
至2002年,此校獲准分拆為兩所全日制小學,當中上午校於翌年遷往同區的清河邨,並命名為曾梅千禧學校[5];而下午校繼續在現址辦學至今。
校舍設備
班級結構
此校由小一至小六每級均設5班,合共30班。
歷屆校長
香港八和會館小學時代
- 戴國材先生(1974年-不早於1977年)(午別不詳,創校校長)
- 鄭漢林先生(1974年-1980年)(午別不詳,創校校長)(2020年逝世)
- 車克強先生(約1977年後-1980年代初)(午別不詳)
- 黎永年先生(1980年-1980年代中)(午別不詳,後轉往李陞大坑學校出任校長)(2020年逝世)
- 張炳坤先生(1980年代初-1980年代中後期)(午別不詳)
- 歐陽淑珍女士(不遲於1988年-1991年)(午別不詳,後過渡至李志達紀念學校)
校歌
1991年後
曲、詞:佚名
徜徉在青山的懷抱,成長在愛心的搖籃, 藍天是這樣的高, 世界是這樣的遠。
讓我們就從這裡出發,就從這裡出發, 讓我們就從這裡出發,就從這裡出發。
童年是多麼的溫馨,回憶是多麼的美好, 前途是這樣明亮,人生是這樣悠長。
讓我們就從這裡出發,就從這裡出發, 讓我們就從這裡出發,就從這裡出發。
事件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 梁式芝書院-School History
- 黃華輝,《公屋醜聞──一名記者的追查實錄》,香港:進一步多媒體,1999年7月,ISBN 962-8326-22-8
- 學校搜尋-李志達紀念學校
- 李志達紀念基金-公司註冊資料
- 2002年全日制小學校舍分配結果
- 《香港憲報》1992年第48期第4274號公告:房屋署已獲批准簽立的合約
- 1993年2月藍田邨航空照片
- 李志達紀念學校-校園設施
- 《香港憲報》1990年第17期第1549號公告:建築署批出的合約
- 「優化小學的學校行政」第二期系統課程:架構重整與中層人員職責系統課程
- . 華僑日報. 1976-08-09.
- . 東方日報. 20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