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

李綱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1],字伯紀,祖籍福建路邵武军邵武八龙乡庆亲里,生于常州无锡东乡胶山,故自号梁溪居士(梁溪为无锡古称)。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進士,與趙鼎李光胡銓合稱“南宋四名臣”。

李綱・『晩笑堂竹荘畫傳』

生平

李綱生於宋神宗元丰六年闰六月十日(1083年7月27日)秀州华亭官舍[2](今上海松江)。

大观元年(1107年)十月,以父夔遇郊祀恩,补假将仕郎。二年(1108年),调将仕郎、真州司法参军事。政和二年(1112年),中莫俦榜进士乙科,徽宗顾问再三,特旨升甲科,授承务郎、相州州学教授,以亲庭远,易镇江。

四年(1114年),召除国子监正。十二月,除考功司员外郎。五年(1115年)九月,除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十一月,罢言职,除比部司员外郎。六年(1116年),转承事郎。七年(1117年),差充礼部贡院参议官。重和元年(1118年)五月,除太常寺少卿。八月,除起居郎。十二月,差充国史编修官。宣和元年(1119年)六月,以京城大水,上疏论列六事,降一官,授承务郎、监南剑州沙县税务。二年(1120年)六月,复承事郎。三年(1121年)正月,磨勘转宣教郎。四年(1122年)丁父忧。六年(1124年)正月,知秀州。七年(1125年)三月,除太常寺少卿。十二月,進通直郎、除兵部侍郎。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侵汴京。正月,為親征行營使司參謀官,再除中大夫、尚书右丞、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任京城四壁守禦使,擊退金兵。二月,宣撫使司都統制姚平仲以萬人夜襲金營不克,宰執與台諫謂勤王之師與親征行營使司之兵悉為金人所殲,欽宗震恐,罢职。太學生陳東率諸生數百人伏宣德門下上書,随即復尚書右丞,改充都大提举、京城四壁守禦使、除知枢密院事、封隴西縣開國伯、加食邑八百戶、實封一百戶。四月,转太中大夫。五月,除河北河东路宣抚使,统兵一万两千人救援太原府。曾倡议于河北设立藩镇以抵抗金[3],遭主和派所斥。九月,除观文殿学士、知扬州事,随即提举杭州洞霄宫。十月,落职提举亳州明道宫、责授保静军节度副使、建昌军安置,再贬临江军。十一月,复原官,除资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

建炎元年(1127年)三月,闻召复官,除观文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命、正議大夫、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隴西郡開國侯、加食邑七百户、实封三百户。五月,康王即皇帝位。甲午(五日),除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兼充御营使、转正奉大夫、进封陇西郡开国公、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八月,遷銀青光祿大夫、除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加食邑七百戶、實封三百戶。上任前,御史中丞顏岐說:“張邦昌為金人所喜,雖已為三公、郡王,宜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增重其禮。李綱為金人所惡,雖已命相,宜及其未到罷之,以為中太一宮使兼講筵官,置之閑地。”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李綱上任,“首陳十事”。拜相后決心重整朝綱,主張用兩河義軍收復失地。李綱主政僅七十五天,八月十八日便遭罷相[4],其施政举措皆被罢。十月,罷觀文殿大學士,仍提舉杭州洞霄宮,受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曰“綱杜塞言路,獨擅朝政,所陳敷奏之語,無非殺戮之事,蓋慾陰為慘毒,外弄威權,當時臺諌如顔岐、孫覿、李㑹、李擢、范宗尹,重者陷之以罪,輕則置之閑散,若非察見之早,而養成其惡,則宗廟之寄,㡬敗於國賊之手,可不為之寒心耶,向使綱之輔相,止於任職不堪,當此危難,尚當借綱行法,以示懲戒,矧其得罪於宗廟百姓,與夫不道之蹟,顯著如此,願早賜竄殛,以厭士論。”。

十一月,鄂州居住,張浚再論綱之罪,曰:“綱邪險不正,崇設浮言,足以鼓動流俗,非竄之殛之,上無以謝宗廟,下無以謝生民,次無以嚴君臣之分,而國是紛紛,陛下黜陟之典,終不能明於天下,況誣罔不根,事有可恨者,惟綱不學無術,始肆強忿,首議遷都於金陵,陛下固嘗寢其請矣,而乃狠戾輕狂,施設大繆,故為反覆,以惑眾心,如前所謂括馬、招兵、勸納民財之政,此為最大者,夫馬可盡括而有,兵可強招而用,民財可驟斂而得,使三者果如其言,人必大怨,國本先困矣,逮其易詔令以庇翁彥國之親黨,捐金帛以資張所、傅亮之妄費,奸跡謬狀,不逃聖鑒,是以乾剛獨斷,斥去不疑,事之可稽,皎如日月,而反覆之論,輙爾肆行,徒取細民目前之譽,以幸虛名,不知朝廷經遠之謀,是為大計,人臣之忠於國家,固如是乎,臣嘗歷考綱之所為,當靖康之初,力請淵聖皇帝留京師,雖無制敵之策,遠慮之明,亦可為奮身以徇國矣,而乃小器易盈,不知涵養,貪名自用,競氣好私,忠義日虧,浸失所守,謂蔡京之罪可略,蔡攸之才可用,交通私書,深計密約,凡蔡氏之門人,雖敗事誤政,力加薦引,綱之負宗廟,與夫存心險惡,抑亦有素,若不早加竄殛,臣恐非所以靖天下言者。又奏,綱之用心,在於專營小人之譽,靖康之初,綱知小人之情,在於懷土,故倡為守城之計,卒之二聖北遷,至今未複者,綱之所致也,和議之後,綱知小人之情,在於憤敵,故倡為劫寨,及解太原之圍,覆師蹶將,怨結兵拏,敵再犯城闕者,又綱之所致也,逮陛下中興,綱來自江淮,知巡幸東南為便,既抗章力陳矣,及至行,在聞小人有不樂東去者,即遽為幸鄧之計,當是時,雖三尺童子知其不可,而綱決為之,蓋綱之心急於盜名,雖使國家顛沛,一切不可,賴陛下聖明,灼知其奸,亟行罷黜,不然,禍亂可勝計哉,頃綱之入相也,至南京之日,於政事未有所問,先差登聞鼓院並理檢院人吏,蓋欲引群不逞之徒以譽已耳,綱以小人譽巳則已尊,巳尊則朝廷可以脅制,而政令皆由巳出,甚者至於造成伏闕之事,雖人主不得而令,此淵聖皇帝所以謂其跋扈也,訪聞近日辛道宗叛兵自蘇、秀而來,綱傾其家貲數千緡,并製造緋巾數千,遣其弟迎賊,不知其意安在,今陛下駐蹕維揚,人情未安,綱居常州無錫縣,去朝廷不三百里,綱既素有狂愎無上之心,復懐怏怏不平之氣,而常州閭閻,風俗淺薄,知有李綱而已,萬一盗賊羣起,藉綱為名,臣恐國家之憂,不在金人,而在蕭牆之內,以為李綱者,陛下縱未加鈇鉞之誅,猶當置之嶺海遐遠無盜賊之處,庶幾國家可以少安,故有是命”。二年(1128年)十月,命其移往澧州(治今湖南常德市澧县)。御史中丞王绹弹劾李纲“经年不赴贬所,又论纲靖康中要功劫寨、结众伏阙、覆师太原凡三罪,请投之岭海”。十一月四日,责授单州团练副使,又被貶謫萬安軍(海南島)。[5]十一月下旬,與次子李宗之南渡琼州[6]三年(1129年)二月,大赦,不以赦徒。八月,高宗謂輔臣曰“士大夫閒,有言李綱可用者,朕以其人心雖忠義,但志大才疏,用之必亡人之國,故不復用也。”。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呂頤浩曰“臣等與綱素無嫌隙,原其心非慾誤國,但志大才疏耳。”。十一月二十九日,许自便居住。四年(1130年),遭貶流放遇赦後,隱居泰寧丹霞岩。七月,复银青光禄大夫。

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八月,复资政殿大学士。二年(1132年)二月,除观文殿大学士、荆湖广南路宣抚使、知潭州事。九月,改充荆湖南路安抚使。十二月,罷職。五年(1135年)二月,復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除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事。六年(1136年)二月,兼營田大使。七年(1137年)四月,特遷左金紫光路大夫。十月,提舉臨安府洞霄宮。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議和,宋向金称臣纳贡,李纲忧愤成疾。二月,除荊湖南路安撫大使兼知潭州事。四月,請祠祿,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福州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年五十八,除特進致仕。五月,特赠少师。十二月,葬于福州怀安桐口大家山之原。十三年(1143年),以長子李仪之升朝,遇郊祀恩,赠太保。十六年(1146年),再赠太傅。二十八年(1158年),三子李集之遇郊祀恩,赠太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谥号忠定(虑国忘家曰忠 安民大虑曰定[7])。

著有《梁溪集》180卷,附錄6卷。

李纲死后葬于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光明村大嘉山南麓[8]

家族

  • 曾祖:李僧护,赠少保
  • 曾祖母:廖氏,成国夫人
  • 曾祖母:龚氏,茂国夫人
  • 曾祖母:卢氏,昭国夫人
  • 祖:李赓,贈正議大夫、累赠太保
  • 親祖母:黄氏,累贈高平郡太君、秦国夫人
  • 繼祖母:饶氏,累贈廣平郡太君、魏国夫人
  • 父:李夔,終官中大夫、充右文殿修撰、隴西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赠太师、追封卫国公
  • 母:吴氏,初封仁和縣君、仁壽縣君、累贈永嘉郡君、濮陽郡君、韩国夫人
  • 弟:李维,承事郎
  • 弟:李经,通仕郎
  • 弟:李纶,通仕郎
  • 妹:李氏,早卒
  • 妹:李氏,适朝请郎、主管南京鸿庆宫张端礼
  • 妹:李氏,适迪功郎、袁州士曹掾周楙
  • 妻:张氏,累封越国夫人、进封鲁国太夫人
  • 子:李仪之,右奉议郎、主管南外敦宗院
  • 子:李资之,右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观
  • 子:李集之,右通直郎、新充差福建路提点刑狱使司干办公事
  • 子:李润之,早卒
  • 子:李望之,早卒
  • 子:李茂之
  • 子:李秀之,右宣义郎、新充差福建路转运使司干办公事
  • 子:李申之
  • 女:李氏,早卒
  • 女:李氏,适右宣教郎、前福建路转运使司主管文字黄礽
  • 女:李柱,早卒
  • 女:李惠,早卒
  • 女:李氏,适右从政郎、福建路安抚使司准备差遣张坦
  • 女:李氏,适进士范端贄
  • 女:李氏,许嫁右承务郎、监潭州南嶽庙常袗
  • 孙:李震,右承务郎、监潭州南嶽庙
  • 孙:李泰,右承务郎
  • 孙:李升,右承务郎
  • 孙:李晋,右承务郎
  • 孙:李蒙
  • 孙:李同
  • 孙:李谦
  • 孙:李需
  • 孙:李颐
  • 孙女:李氏,适进士邹煜,早卒
  • 孙女:李氏,适右宣义郎、通判温州事吕虚己
  • 孙女:李氏,适进士张蒙
  • 孙女:李氏,适右迪功郎、德安府司户参军事余永弼
  • 孙女:李氏,许嫁将仕郎傅伯高
  • 孙女:李氏

評價

  • 文天祥《忠定公赞》:“其道则隆,其运则剥。噫,胡出处之不常,为苍天频卜。”
  • 朱熹评价:“纲知有君父而不知有身,知天下之安危而不知身之有痼疾,虽以谗间窜斥濒九死,而爱国忧君之志终不可夺者,可谓一世伟人矣!”
  • 郑大漠作诗曰:“吾爱李丞相,经术文章匠。时事不可忘,书生作良将。旧筑读书堂,双江古刹上。”

參考文獻

  1. 《北宋李纲》“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2. 《李纲年谱长编》:“宋神宗元丰六年癸亥,一岁,闰六月初十日,公生于秀州华亭官舍。”
  3. 续资治通鉴》98卷建炎元年。
  4. 《续资治通鉴》98卷建炎元年。
  5.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八
  6. 李纲:《武威庙碑阴记》,《梁溪集》卷一三三
  7. 《宋会要辑稿》礼五八
  8. 神秘空地露翁仲 村民猜测:莫非这是另一座李纲墓? 存檔,存档日期2009-05-28.
前任:
何栗
南宋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1127年
繼任:
黄潜善
前任:
徐处仁
南宋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1127年
繼任:
黄潜善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