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藩

李藩
出生754年
唐朝
逝世811年11月20日
唐朝長安
职业唐朝官员

李藩754年-811年11月20日[1]),字叔翰唐朝官员,唐宪宗年间任宰相

家世

李藩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出自赵郡李氏南祖[2],李藩的曾祖父李至远武则天年间任壁州刺史,祖父李畲在玄宗年间任考功郎中,官终国子司业,赠太子宾客,都名重一时。[3]

唐德宗年间

年少成名

李藩的父亲李承唐德宗年间为湖南观察使。少年时的李藩恬静淡泊,仪表文雅,又好学。建中四年(783年)李承去世,[4]留给李藩一笔巨额家产。亲戚来奔丧,李藩任由他们任取财物,还广为布施,于是几年间耗尽家产,陷入贫困。李藩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当官,在扬州读书,无力应付家用,妻子因此埋怨,他也处之泰然。[3][5]

东都洛阳留守杜亚与李承为友,上任后辟李藩为从事[6]李藩到任后,洛阳发生了一起大劫案。有人诬陷是牙将令狐运所为,杜亚信以为真,刑讯逼供迫其认罪。李藩知道令狐运无辜,为他辩护,但他的说辞不被接受,于是辞职。后来真正的劫犯宋瞿昙被捕,李藩更知名了。[3][5]

徐泗濠继承危机

后来,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辟李藩为从事,冯宿韩愈等皆为其同僚。[7]李藩谦让,未常论细微。[8]十六年(800年)或更早时,张建封染病,下属濠州刺史杜兼企图接替,未经张建封下令就赶到军部徐州。李藩正在探病,哭着斥责了他,称张建封病危之际,杜兼应该在本州守御,如果杜兼不立即返回濠州,就上奏朝廷。杜兼害怕了,只得听从。[5]十六年五月,张建封病卒,朝廷派苏州刺史韦夏卿继任,但徐州军叛乱,支持张建封之子张愔继任。淮南节度使杜佑泗州刺史张伾先后为徐州军所败,朝廷让步,任张愔为徐州团练使,但接管了泗州、濠州并将其并入淮南。[9]

事后,李藩离开徐州返回扬州。杜兼因记恨李藩剥夺了他接管徐泗濠的机会,上表德宗弹劾李藩鼓励徐州叛军,欲置其于死地。[10]德宗大怒,敕令杜佑处决李藩。杜佑却器重李藩,不想杀,和他论佛经,说:“佛教说的果报有吗?”李藩说:“有。”杜佑说:“这样的话,君应该遇事不慌。”向他出示敕令,而李藩并不怕死,神色不变,说这是杜兼的报应。杜佑上表为李藩辩护。德宗仍不信任李藩,召他进京面讯,觉得他仪态自然优雅,认为不可能会是谋反罪人,任他为秘书郎[3][5][9][11]

当时户部尚书王纯当权,想会见李藩,表示只要李藩顺从他就会予以提拔,但李藩拒绝会见。当时王仲舒韦成季吕洞郎官广交朋友,经常聚在一起喝酒。他们知道李藩有名声,就请他也来共饮。李藩拗不过他们,去了,却厌恶他们轻浮的言行和席间的杂戏,再也没有加入他们。这些人后来也果然获罪下台。[5]

十七年(801年)十一月,李藩第三女李孙二去世,年仅十六岁。次月,李藩为她作《赵郡李氏殇女墓石记》。

李藩后又历任主客员外郎右司员外郎[3]

唐顺宗年间

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崩,子唐顺宗继位。顺宗立皇子李淳为太子。尽管李淳还不是皇帝,并非太子属官的王纯却改名王绍以避其讳,时人非之,认为他是在讨好太子。李藩却说:“自古以来,总有不识大体的大臣坏事,王绍的所为不足为奇。”[3]

唐宪宗年间

担任京官

当年末,顺宗病重,传位李淳,即唐宪宗。不久,李藩被任为吏部员外郎,又晋为吏部郎中。他负责任命低阶官员,但一次因使者误导而作出了不当任命,因此被降为著作郎,后又历任国子从业给事中[3]他负责复查起草的诏书,发现自认为不妥之处,就在草诏用的黄纸上写下意见。有管事的官员说:“应该写在白纸上再粘上去。”李藩说:“那么我就是上表,而不是更正诏书了。”宰相裴垍经常推荐李藩是当宰相的材料。[5][12]

直率的宰相

元和四年(809年)二月,宪宗认为宰相郑絪太过沉寂,罢为太子宾客,升时任朝散大夫、守给事中、上柱国李藩为朝议大夫,守门下侍郎,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实质宰相[13]赐紫金鱼袋。[14]李藩知无不言,宪宗很器重他。[5]试太常寺协律郎路随因父路泌吐蕃扣留,屡次上表请求与吐蕃修好,希望路泌生还;裴垍和李藩都为他说话。四月,在李藩、裴垍建议下,宪宗与吐蕃和谈。[12][15]宪宗御制《前代君臣事迹》十四篇,写在六扇屏风上,七月,以示宰相,李藩等上表谢之。[1][16]十月,给事中吕元膺被出为同州刺史,面辞宪宗时论及时政得失,宪宗很赞赏,想留他在左右。裴垍、李藩贺道:“陛下纳谏,超冠百王,是宗社无疆之福。臣等不能广求端士,又不能数次进忠言,辜负圣心,是有罪的。臣等冒死请求留下元膺给事左右。”于是吕元膺留任。[17][18]十二月,宪宗对宰相们说:“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李藩对:“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必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府帑充羡,稼穑继登。若或人君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贼盗乘隙而作矣。今陛下永鉴前古,思跻富庶,躬尚勤俭,自然理平伏愿,以知之为非难,保之为急务,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须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宪宗说:“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倘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李藩等拜贺而退。[8]

李藩还被任为兼弘文馆大学士。[19]

五年(810年)八月,一次,宪宗和宰相们谈论神仙,问:“真的有神仙吗?”李藩猜测宪宗想依方士所言服药以求长生,便举出先前秦始皇汉武帝寻求长生失败、唐太宗更因服药而染病的例子,建议宪宗立志于建立太平盛世,拒绝方士之说,称这样宪宗自然就能获得尧、舜的寿命。[1][5][20]与此同时,李藩倡议节俭。[3]

反对授节度使荣衔

十一月,王锷被任为河东节度使,想获得宰相荣衔,贿赂宪宗左右。宪宗密敕李藩和宰相权德舆授王锷宰相荣衔。李藩草诏时在任命王锷的诏书上划掉授其宰相荣衔的文字,并在其左边写“不可”以示反对。权德舆也反对,却惊愕于李藩的行为,脸色都变了,问:“你可以反对,但应该另外上奏,在诏书上划掉字句合适吗?”李藩答:“事出紧急。一旦敕书发出,就不能收回了。太阳正在落下,我们哪有足够的时间反对它呢?”宪宗得知李、权都反对,就搁置了授王锷宰相荣衔一事。[3][5][20][21]

下台和去世

当月,裴垍因病辞相,六年(811年)正月,宪宗御含元殿受朝贺,摄太尉张茂昭、宰相于頔、李藩都行事失仪,宪宗诏释其罪。[8]同月,尽管李藩反对,李吉甫仍成为继任宰相。[20]李吉甫因此记恨李藩。他到长安面见宪宗后,指出故彰义节度使吴少诚死后,不应由吴少阳继任,并归咎于宰相李藩。宪宗不悦,二月,罢当时还任中散大夫的李藩为守太子詹事。[13][22][23][24]几个月后,宪宗又开始怀念李藩,召他于殿中议事。十月,李藩出任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兼御史大夫,但未及离京即于次月去世,[1]户部尚书,谥贞简。时人认为,李藩能力不及裴垍,严肃不及韦贯之,但为人清正循规,和裴、韦也是一流人物。[3][5]

评价

  • 《旧唐书》
    • 史臣曰:叔翰修身慎行,力学承家,批制敕有夕郎之风,涂御书见宰执之器;而乃轻财散施,天爵是期,伟哉,自待之意也!
    • 赞曰:二李秉钧,信为名臣。甫柔而党,藩俊而纯。[3]
  • 《新唐书》赞曰:杜黄裳善谋,裴垍能持法,李藩鲠挺,韦贯之忠实,皆足穆天縡(恭敬上天之事),经国体,拨衰奋王,菑攘(开拓平定)四方。宪宗中兴,宁不谓得人而致然邪?[5]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旧唐书》卷一十四:“十一月壬辰朔。癸巳,新授华州刺史李藩卒。”
  2. 新唐书》卷七十二. [2008-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0).. [2009-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0).
  3.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八
  4.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五
  5.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九
  6. 杜亚于贞元四年(788年)上任,直至九年(793年)被董晋取代。李藩必然是在此期间在杜亚手下为从事的。见《旧唐书》卷一百四十六<杜亚传>和卷一百四十五<董晋传>。
  7. [[:s: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使持节梓州诸军事兼梓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静戎军等使上柱国长乐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赠吏部尚书冯公神道碑铭(并序)|王起《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使持节梓州诸军事兼梓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静戎军等使上柱国长乐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赠吏部尚书冯公神道碑铭(并序)》]]
  8. 《册府元龟》
  9.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五
  10.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六
  11.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二
  12.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七
  13. 《新唐书》卷七
  14. s:授李藩门下侍郎平章事制
  15.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九
  16. 《册府元龟》作九月事。
  17.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四
  18.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二
  19. s:授李藩宏文馆大学士制
  20.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八
  21.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五
  22.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六
  23. s:李藩守太子詹事制
  24. 《册府元龟》作正月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