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驻防城

杭州驻防城清代杭州城内的八旗驻防城。杭州当地人俗称为“旗下营”或“旗下”,官方著作也常称为“满营”或“满城”。

建立

1645年,清军征服杭州城,他们圈占了城西自钱塘门涌金门的民宅作为营地。原有居民被迫扶老携幼,迁往城外,但是仍需为被占房屋输粮纳税二十年之久[1]

杭州驻防一直保持3000多人的规模,由杭州将军节制,负责弹压东南一带的重要使命。

驻防旗人享有诸多特权,在占领初期经常抢占民宅、财物、妇女,甚至造成杭州商业萧条。1650年,清廷下令修建驻防城,将旗人与汉人市民隔离开来,以消除当地满汉之间严重的敌对状态[2]。城墙于同年完工。1658年,驻防城向外扩展。此后边界固定下来。

概况

杭州驻防城是一座城中之城,位于杭州城内的西部,南自涌金门,北到钱塘门的地区,也就是杭州城濒临西湖的部分。驻防城东面紧邻纵贯杭州城的南北主干道。

驻防城大致呈长方形,城墙砖石结构,周长4.9公里(9华里余),高6米多,厚3米多,城内面积7000余亩,占杭州城总面积的13%。开辟有5座城门。南面的延龄门位于今日延安路与开元路路口。东面开有两座城门:迎紫门位于官巷口(今日解放路与中山中路路口)西侧;平海门位于今日平海路东端。北面还有2座城门。西南部有杭州将军的衙署,面积有27亩,164间房屋,位于今日的将军路西段。

驻军

杭州驻防城内驻有满洲蒙古汉军八旗

变革

1900年以后,清廷进行新政改革。1904年至1905年间,杭州驻防城内创立了一所中学清文学堂、三所男子小学和一所女子小学。正黄旗佐领贵林担任清文学堂校长,他还在1908年创办了《浙江日报》,宣传君主立宪[3]

消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军迅速攻占杭州城,俘获了巡抚增韫,随后包围了杭州驻防城。民国成立以后,在汉人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势下,1913年,杭州驻防城被没收充公并被拆除,开辟纵横交错的近代马路,称为“新市场”。其中南北走向的延龄路(今延安路)与东西走向的迎紫路(今解放路西段)迅速发展成为近代杭州新兴的商业中心。

参见

参考文献

  1. 《康熙仁和县志》
  2. 《杭州八旗驻防营志略》第一卷第一页,第十五卷十七至十八页
  3. 汪利平:《杭州旗人和他们的汉人邻居 一个清代城市中民族关系的个案》,《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