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椎魚龍

杯椎魚龍(屬名:Cymbospondylus)意為「船的脊刺」是早期、原始魚龍類的一屬,生存在三疊紀中晚期,約2億4000萬到2億1000萬年前。杯椎魚龍原先被劃分為原始的薩斯特魚龍科,跟巢湖龍混魚龍的關係較接近。杯椎魚龍類似鰻魚的外型使得有些科學家懷疑牠們是否為真正的魚龍類。近年的研究認為杯椎魚龍比薩斯特魚龍科更原始[1]

杯椎鱼龙属
化石时期:240–210 Ma
PreЄ
杯椎魚龍的想像圖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目: 魚龍目 Ichthyosauria
科: 杯椎魚龍科 Cymbospondylidae
属: 杯椎鱼龙属 Cymbospondylus
  • C. natans
  • 德國杯椎魚龍 C. germanicus
  • 內華達杯椎魚龍 C. nevadanus
  • 嬌小杯椎魚龍 C. parvus
  • C. piscosus
  • 大杯椎魚龍 C. grandis
  • C. petrinus
  • C. buchseri

發現與化石

杯椎魚龍的化石
杯椎魚龍與人類的體型相比圖

杯椎魚龍的化石已在德國內華達州發現,第一個種是由約瑟夫·萊迪(Joseph Leidy)在1868年所命名。直到20世紀初才發現第一個完整化石。據稱,早年曾有內華達州銀礦工人將杯椎魚龍化石當作木板使用,杯椎魚龍目前是內華達州的州化石

敘述

儘管較為原始,杯椎魚龍是最長的魚龍類之一,化石顯示身長約6-10公尺[2]。杯椎魚龍是最不像魚類的魚龍類之一,背部沒有背鰭,尾巴有長的下鰭。牠們擁有延長的口鼻部,類似其他魚龍類[3]

儘管杯椎魚龍的體型大,牠們無法威脅到同時代的其他海生爬行動物,例如幻龍。杯椎魚龍的頭部長約1公尺[2],頜部大,具有多排小型牙齒,無法咬住、固定住大型動物。杯椎魚龍的小型牙齒,可能用來咬住、固定小到中型獵物,例如:小型魚類箭石頭足類菊石。杯椎魚龍的長尾部,適合用來游泳,可使杯椎魚龍以快速度衝進魚群捕食。

成年杯椎魚龍可能將許多時間潛水在深海捕食魚類,只有在生產、捕食特定食物來源時游泳到淺水地區。如同其他魚龍類,杯椎魚龍可能直接產下幼體,因為牠們的體型無法到海岸產蛋[2]。在這種狀況下,可能只有少數個體可以生長到成年個體。

杯椎魚龍尾部為鰻魚狀,接近身長的一半,結構是比較原始的,牠們可能以原始的游泳方式前進。杯椎魚龍可能藉由擺動牠們的身體來前進,類似現代海蛇。杯椎魚龍的鰭狀肢可能當作在水中的穩定器,並減緩牠們的游泳速度[3]

大眾文化

杯椎魚龍出現於BBC的電視節目《海底霸王》(Sea Monsters)。牠們被描述成三疊紀海域的頂級掠食者。在節目中,奈吉爾·馬文與一隻杯椎魚龍正面交鋒,並以電擊槍將其驅趕走。

在BBC出版的《The Complete Guide to Prehistoric Life》,錯誤地將杯椎魚龍描述為最大型的魚龍類,實際上應該是薩斯特魚龍

參考資料

  1. Motani, R. 1999: Phylogeny of the Ichthyopterygi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19 (3): 473 - 496
  2. . BBC - Science & Nature. [2009-05-25].
  3. Palmer, D. (编). . London: Marshall Editions. 1999: 78. ISBN 1-84028-152-9.
  • Haines, Tim and Paul Chambers. 2006: The Complete Guide to Prehistoric Life. Pg. 65. Richmond Hill, Firefly Books Ltd.
  • Dixon, Dougal. . Hermes House. 2006.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