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尼·史塔克 (漫威電影宇宙)

安東尼·愛德華·史塔克英語:),別稱鋼鐵人,是基於同名漫威漫畫角色,在漫威电影宇宙(MCU)系列電影中由小勞勃·道尼飾演的角色。電影中,東尼·史塔克是一名企業家、天才發明家兼極度自戀的花花公子,擔任史塔克工業執行長。他在電影最初作為美军的主要武器供應商,隨後,為了保衛世界和平,運用其技術知識發展動力服截至2019年 (2019-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這個角色曾在十部系列電影中登場(包含在《無敵浩克》的短暫客串),是漫威電影宇宙的核心人物之一,為了擊敗薩諾斯而使用無限寶石犧牲自己,彈指把薩諾斯大軍消滅。

東尼·史塔克
Tony Stark
漫威电影宇宙角色
小勞勃·道尼在《鋼鐵人3》(2013年)中飾演東尼·史塔克
首次登場鋼鐵人》(2008年)
作者
演員小勞勃·道尼
資料
全名安東尼·愛德華·史塔克
暱稱鋼鐵人
職業
  • 超級英雄
  • 史塔克工業執行長(卸任)
  • 軍火製造商(卸任)
家人
配偶小辣椒·波茲
兒女摩根·史塔克
國籍美國

漫威電影宇宙

登場電影

2008年,一部改編自鋼鐵人漫畫的電影上映,由飾演東尼·史塔克的小勞勃·道尼主演、[1]強·法夫洛執導。《鋼鐵人》獲得影評人的廣泛好評,[2]在美國及加拿大地區共累積了3.184億美元的票房,全球票房共計5.852億美元。[3]小勞勃·道尼飾演的東尼·史塔克於2008年電影《無敵浩克》再度現身,隨後,又出演於《鋼鐵人2》(2010年)、《復仇者聯盟》(2012年)、[4]鋼鐵人3》(2013年)、[5]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2015年)、[6]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2016年)、[7]蜘蛛人:返校日》(2017年)[8]、《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2018年)及《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2019年)。[9]

在《鋼鐵人2》中,史塔克致力於從政府手中奪回他所擁有的技術。道尼與法夫洛自第一部電影便攜手合作,兩人在收到劇本後共同構思了這部電影的架構。[10]在史塔克成為英雄後,道尼表示「這的確算是英勇的,但是,事實上他是為了自己所做。所以我認為這或許有些冒名頂替現象,因為他在公諸於世『我就是鋼鐵人』時,根本不清楚這意味著什麼。我認為過於邊緣未嘗不是壞事,前提是你和他一樣獲得眾人的認可,並擁有龐大的財富與力量。」[11]

作為其中一位受集結的英雄,史塔克在《復仇者聯盟》中共同抵禦由邪神洛基領軍的外星人入侵地球。最初,道尼希望導演喬斯·溫登讓史塔克在這部電影中擔任主角:「當時,我提到『我不知道你有什麼打算,但是我必須讓東尼在電影片頭登場,主導全局。』導演回覆說『好吧,讓我們試試看。』我們嘗試過後成效不彰,因為故事、想法、主題各自就像章魚的每一條腕一樣,完全是不同的思路。」[12]關於這個角色歷經前幾部電影的轉變,道尼表示「他在《鋼鐵人》中自我領悟並獲得救贖,《鋼鐵人2》則在於脫離自我孤立、解決遺留的問題並為他人騰出空間,最終在《復仇者聯盟》與大夥結盟一同作戰。」[13]到了電影高潮片段,史塔克引導一枚核彈穿越星際傳送門,摧毀了外星人的指揮船艦,展現出願意犧牲自我以拯救地球的決心。

在《鋼鐵人3》中,史塔克因為在《復仇者聯盟》歷經死亡邊緣,[14][15]長期飽受創傷後心理壓力症所苦。道尼談到第三集《鋼鐵人》電影的製作時提及:「我認為無論最終成效如何,我們無疑得放手一搏,嘗試從各種不同面向著手。」[16]道尼提及第二部《復仇者聯盟》電影時,表示「我們嘗試讓《復仇者聯盟》後的世界朝著更加實際的面向發展。他現在會面臨什麼挑戰?他會被什麼束縛?在此之後,如同往常地又將受到來自何方的威脅?」[17]

在《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中,史塔克成為了復仇者們的恩人。[18][19][20]道尼談到這名角色在《鋼鐵人3》中的轉變時,表示「我認為他已經體悟到自身的職責已不僅是為全世界製造鋼鐵衣,所以他更加關注於『該如何做才能避免產生更多麻煩』,也因此持續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所擾。」[21]《奧創紀元》中發生的事件衍伸為《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的衝突,史塔克偕同贊成異能人士條約的復仇者們組成贊成派陣營;[22][23]安東尼·羅素()表示在編劇的安排下,狂妄自大的史塔克「來到了生命的新篇章,他願意服從權威,正因為他認為這是正確的事。」喬·羅素()補充說道,史塔克經過《奧創紀元》所見的一切後,促使他產生「必須做出非常具體的決定」的內疚心理,並稱他存在著「非常複雜」的情緒歷程。[24]道尼的私人教練埃里克·奧拉姆()表示,羅傑斯與史塔克間的過招「是為了展現出鋼鐵人僅運用『最低限度』的武力便贏得這場鬥爭」。[25]漫威最初希望道尼的戲份能夠少些,但是,道尼希望史塔克能在這部電影中擔綱要角。《綜藝》寫道,道尼將獲得4000萬美元的片酬,外加後續的票房抽成,若是這部電影的票房表現好過《酷寒戰士》,漫威則會將此歸功於道尼的出演,支付予他額外的獎金。[26]

在《蜘蛛人:返校日》中,史塔克成為彼得·帕克的導師並創立損害控制公司[27][28]索尼影視電影集團董事長湯瑪斯·羅斯曼指出,道尼在這部電影中登場除了具有商業優勢之外,更重要的是史塔克在《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與帕克所建立起的關係。[29]導演強·華茲則指出,經過史塔克在《英雄內戰》的行動後,讓帕克成為復仇者確實會產生許多未知的後果,「這會是史塔克成為導師的第一步嗎?他對此感到滿意嗎?」[30]共同編劇強納森·高斯汀則將史塔克比擬為伊森·霍克在《》中的父親角色。[31]

道尼於《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2018年)繼續擔綱此角,並計畫在續集《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2019年)重返。[6][8]《鋼鐵人3》導演沙恩·布莱克在2013年3月曾提及,「眾多焦點議論著:這會是勞勃的最後一部《鋼鐵人》電影嗎?我認為並非如此。」漫威工作室總裁凱文·費吉曾表示,無論道尼是否繼續出演,史塔克一角依然會繼續存在於漫威電影宇宙。[32]道尼則在當月表示他樂意延長合約,因為他認為仍有事情須透過這個角色去完成。[33]2013年6月,道尼簽下《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及下一部《復仇者聯盟》電影的合約。[6]2014年7月,在《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拍攝期間的一場訪談中,道尼提到他有意繼續飾演鋼鐵人,「這一切取決於凱文及艾克(漫威娛樂集團執行長),以及迪士尼有何對策。當一切順利時,便會有許多合約到來。」[34]

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與小辣椒·波茲結婚生下女兒摩根·史塔克,最終為了擊敗魁隆使用結合六顆無限寶石所製作的奈米裝甲手套(Nano Gauntlet),但因寶石的衝擊太大(因六顆無限寶石會釋放大量伽馬射線)而犧牲自己。

與漫畫的差異

漫威電影宇宙中的鋼鐵人在許多細節上與漫畫版本有所差異。在電影中,史塔克在阿富汗經歷一場實驗後成為鋼鐵人,漫畫則是越南進行的。[35]賈維斯在漫畫中是一名管家,在電影中,史塔克則是受到童年管家的啟發,[35]設計出人工智慧「賈維斯」(J.A.R.V.I.S.)。[36]史塔克在早期便將其裝甲漆成紅色及金色版本。[35]

人工智慧賈維斯最終被史塔克植入一具人造軀體,成為幻視,以對付由史塔克及布魯斯·班納創造出的奧創;不同的是,漫畫版本的幻視是由奧創獨自創造,奧創則為另一名復仇者漢克·皮姆創造。[37]史塔克在電影中與小辣椒·波茲交往,然而,漫畫中的波茲則是單戀著史塔克,最終與史塔克的保鑣快樂·霍根交往。[36][37]

史塔克遭遇的反派大多僅於一部電影登場便遭解決,不同的是,像是奧比戴亞·史坦滿大人等漫畫角色則是長期對抗的敵人。滿大人在電影中以演員的身分登場,其背後主謀為奧德利奇·齊禮安,然而,齊禮安一角在漫畫中卻不是一名重要反派。[37][38]

史塔克與波茲的獨生女摩根·H·史塔克,名字是出自於波茲的舅舅,漫畫中是史塔克的堂兄。

參考資料

  1. Douglas, Edward. . SuperheroHype.com. 2008-05-02 [2008-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3).
  2. Yamato, Jen. . Rotten Tomatoes. 2008-05-01 [2008-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1).
  3. . Box Office Mojo. [2013-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5).
  4. Kit, Borys.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8-10-29 [201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3).
  5. Boucher, Geoff. . Los Angeles Times. 2011-08-18 [201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3).
  6. . Marvel.com. 2013-06-20 [201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0).
  7. Strom, Marc. . Marvel.com. 2014-10-28 [2014-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8).
  8. Kit, Borys.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6-04-21 [2016-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1).
  9. . Marvel.com. 2013-06-20 [201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0).
  10. Fure, Robert. . FilmSchoolRejects. 2008-08-04 [2012-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1).
  11. Weintraub, Steve. . Collider.com. 2009-07-28 [2012-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1).
  12. Breznican, Anthony.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1-09-29 [2011-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9).
  13. Adamek, Pauline. . Filmink (FKP International Exports). January–February 2012: 70–75.
  14. . Comingsoon.net (新闻稿). Marvel Studios. 2012-06-04 [2012-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3).
  15. . Marvel.com. 2013-04-18 [2013-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4).
  16. Boucher, Geoff. . Los Angeles Times. 2011-08-18 [201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3).
  17. Radish, Christina. . Collider. 2012-07-15 [2012-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4).
  18. Wigler, Josh. . MTV. 2013-09-06 [2013-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7).
  19. Tilly, Chris. . IGN. 2014-07-16 [2014-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6).
  20. Dibdin, Emma. . DigitalSpy.com. 2015-01-31 [2015-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31).
  21. Keyes, Rob. . Screen Rant. 2014-10-28 [2014-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9).
  22. Kroll, Justin. . Variety. 2015-08-27 [2015-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7).
  23. Davis, Erik. . Fandango.com. 2016-03-07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24. Hewitt, Chris. . Empire. 2015-11-25 [2015-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5).
  25. Burlingame, Russ. . Comicbook.com. 2015-10-03 [2015-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4).
  26. Graser, Marc. . Variety. 2014-10-13 [2014-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4).
  27. Kit, Borys.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6-04-21 [2016-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1).
  28. Sciretta, Peter. . 2017-04-03 [2017-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3).
  29. Jayson, Jay. . Comicbook.com. 2016-07-11 [2016-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3).
  30. Davis, Erik. . Fandango. 2017-03-28 [2017-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8).
  31. McKittrick, Christopher. . Creative Screenwriting. 2017-07-07 [2017-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1).
  32. Keyes, Rob. . Screen Rant. [201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1).
  33. Nicholson, Amy. . Screen Rant. 2013-03-06 [201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7).
  34. Breznican, Anthony.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4-07-23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3).
  35. Erao, Matthew. . Screen Rant. 2017-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36. . Comics Beat. 2014-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3).
  37. Browne, Ben. . Screen Rant. 2017-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38. Sullivan, Kevin. . MTV News. 201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