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 (北朝)

楊忠507年-568年8月17日[1],漢族,朔州武川人,隋文帝楊堅之父,魏恭帝时赐鲜卑姓為普六茹[2],小名奴奴[3]。楊忠在西魏時乃權臣之一,他本是北魏六鎮軍人,被封為十二大將軍,封隨國公。於《周書》有傳。

隋太祖杨忠
上柱國
隋朝追封皇帝
國家北周
時代南北朝
杨(漢姓)
普六茹(鮮卑姓)
族裔漢族
出生公元507年
朔州武川
逝世公元568年8月17日
廟號太祖
諡號武元皇帝

生平

楊忠出身於北魏武川鎮,是寧遠將軍楊禎之子,美髭髯,身長七尺八寸,體格相當魁梧,長相瑰偉,武力絕倫,識量沉深,有將帥之略。曾隨北海王元颢、汝南王元悦、臨淮王元彧南逃萧梁,后随陈庆之北伐北魏被爾朱榮打败。爾朱度律把他編入獨孤信旗下。北魏在534年分裂為東魏西魏時,楊忠隨獨孤信加入西魏陣營,因功升為車騎大將軍,獲當時丞相宇文泰重用,被賜鮮卑姓普六茹與小字 (鮮卑語意:猛獸)。他曾经在收复东魏的荊州失败後在萧梁待了三年。

北周建立後,楊忠被任命為元帥,統轄楊纂李穆王傑田弘慕容延等十多員大將,由北路征伐北齊,攻陷了北齊二十多座重鎮。其後又与突厥汗国兵十萬會攻北齐晉陽,損傷大半。北周時楊忠被封為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陈留郡公、十二大將軍之一,后晋封上柱国、隨國公。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楊忠生病回到北周都城長安。同年七月楊忠病死,時年六十二歲,諡曰大象二年(580年)尊為隋桓公開皇元年(581年)楊堅建隋朝後,再追尊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

特徵

楊忠為人勇猛異常,且膂力過人,臨陣常身先士卒。宇文泰喜愛楊忠的勇猛與容貌,便將他留在身邊。楊忠曾跟隨宇文泰到龍門打獵,獨自抵擋一頭猛獸,左手緊抱獸腰,右手拔出獸舌。宇文泰很讚賞楊忠的武勇。當時鮮卑人把猛獸稱作“揜于”,因此宇文泰把“揜于”作為楊忠的表字。西魏大統四年(538年)河橋之戰時,楊忠僅率五位勇士力守橋樑以殿後,敵人大軍終不能前進。

家庭

妻妾

  • 呂苦桃,生杨坚、杨整、杨瓒,追谥元明皇后
  • 李氏,生楊嵩,杨爽

子女

學術研究

根據《周書》《隋書》记载,楊忠家族出身弘農楊氏,但這個說法在現代研究中難以肯定。

陳寅恪不认同杨坚家族出身于武川[4]。根據楊忠之妻呂苦桃出身山东寒族,以當時世族通婚慣例來看,楊忠家族可能出身于寒門山东杨氏[5]

學者王桐齡推論楊堅家族可能有鮮卑血統,或是純粹的鮮卑人,偽託为弘農楊氏出身[6]森安孝夫引用學者推論,以楊忠身高达2米,外貌輪廓分明,可能有高加索人種血統[7]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蒙曼則認為杨坚的族属是漢族[8]

参考资料

  1. 《周書·武帝紀上》:秋七月壬寅,柱國、隨國公楊忠薨。
  2. 《北史·本记·卷十一》:“魏恭帝赐姓普六茹氏,行同州事。”
  3. 《周書》本傳:楊忠,弘農華陰人也。小名奴奴。高祖元壽,魏初,為武川鎮司馬,因家於神武樹頹焉。
  4. 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杨忠传〉谓杨忠‘出武川,过故宅,祭先人’,是因为他的高祖杨元寿,魏初曾作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吾人不能据此谓杨氏出于武川。”
  5. 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第十七篇之六〈杨隋李唐非出自六镇〉,黄山书社,1987年4月第一版。
  6. 王桐齡〈楊隋李唐先世系統考〉,發表於《女師大學術季刊》,1932年。
  7. 森安孝夫著,張雅婷譯《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從中央歐亞出發,遊牧民眼中的拓跋國家》:「過去以來便有說法,認為關隴集團中的獨孤氏是匈奴系,或是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身高達兩米,是輪廓分明的美男子,應該混有高加索人種的血統。」,台北八旗出版,2018年初版。
  8. 蒙曼〈隋文帝杨坚:不可爱的勤政者〉


中国爵位
新頭銜
周明帝始封
北朝·北周上柱国、陈留郡公
随国公

557年—568年
繼任:
儿子杨坚
政府职务
前任:
尉遲綱
北周大司空
562年-564年
繼任:
宇文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