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袋鼠
樹袋鼠是生活在樹上的袋鼠科動物。牠們分佈在新畿內亞、昆士蘭極東北區及鄰近島嶼的雨林。雖然大部份都是生活在山區之中,當中也有幾個物種棲息在低地中,如皂樹袋鼠。大部份樹袋鼠都因獵殺及失去棲息地而被列為瀕危。
樹袋鼠[1] | |
---|---|
巴氏樹袋鼠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哺乳纲 Mammalia |
目: | 双门齿目 Diprotodontia |
科: | 袋鼠科 Macropodidae |
亚科: | 袋鼠亚科 Macropodinae |
属: | 樹袋鼠屬 Dendrolagus Müller, 1840 |
種 | |
|
現時已知約有12種樹袋鼠,一些分類卻仍未明。牠們的毛色及大小有顯著不同,頭部及身體長41-77厘米,尾巴長40-87厘米,重14.5公斤。雌性較雄性細小。
演化
樹袋鼠相信是演化自與現今袋鼠及小袋鼠相似的祖先,仍保有一些袋鼠科在平原上生活的適應性,如巨大的後腳及窄長的腳掌。樹袋鼠發展出很長的尾巴,用以平衡身體;前肢強壯,適合攀樹。腳稍短及闊,有很長的爪,腳掌具彈性,都是適合抓樹的特徵。
相信所有袋鼠的祖先都是細小的樹棲有袋類,就像現今一些澳洲的負鼠。自這些祖先走到地上來,開始演化出適合地上頻繁運動的身體後,就分支出最早期的袋鼠科。樹袋鼠的祖先為何又回到樹上則不詳,但相信是因缺乏廣闊的地方所致。
運動
樹袋鼠在地上行動很緩慢及笨拙。牠們會以行走的步伐及笨拙的跳躍方式來運動,並會將身體向前傾來平衡重重的尾巴。但當牠們走回樹上,牠們卻十分靈活。牠們以前肢抱著樹幹,並以強壯的後肢跳躍來攀樹。牠們是飛躍的能手,可以跳逾9米,更可以從高18米的樹上跳落地上。
分類
- 灰樹袋鼠(Dendrolagus inustus):分佈在新畿內亞西部及北部,與及亞彭島、薩拉瓦蒂及衛古島。
- 盧氏樹袋鼠(Dendrolagus lumholtzi):分佈在澳洲的昆士蘭。
- 班氏樹袋鼠(Dendrolagus bennettianus):分佈在澳洲的昆士蘭。
- 熊形樹袋鼠(Dendrolagus ursinus):分佈在新畿內亞的佛吉克普半島(Vogelkop Peninsula)。
- 赤樹袋鼠(Dendrolagus matschiei):分佈在新畿內亞的休恩半島(Huon Peninsula)。
- 多麗樹袋鼠(Dendrolagus dorianus):分佈在新畿內亞西部、中部及東南部。
- Dendrolagus stellarum:分佈在新畿內亞中西部的高原。
- 古氏樹袋鼠(Dendrolagus goodfellowi):分佈在新畿內亞的中部及東南部。
- 金披風樹袋鼠(Dendrolagus pulcherrimus):分佈在新畿內亞的福賈山脈(Foja mountains)及托里切利山脈(Torricelli Mountains)。
- 皂樹袋鼠(Dendrolagus spadix):分佈在巴布亞新畿內亞西南部的低地。
- 白腹樹袋鼠(Dendrolagus mbaiso):分佈在新畿內亞中西部的高原。
- 史氏樹袋鼠(Dendrolagus scottae):分佈在新畿內亞的桑道恩省。
樹袋鼠的分類,尤其是多麗樹袋鼠及古氏樹袋鼠的超種十分複雜。stellarum以往被描述為多麗樹袋鼠的亞種[2]可能是一個有效的物種[3],但大部份文獻都因缺乏認識而將之分類為多麗樹袋鼠的亞種。[1]金披風樹袋鼠的情況與stellarum相似。牠們最初被認為是古氏樹袋鼠的亞種[2],但亦被提升為獨立的物種。[1]史氏樹袋鼠在貝瓦尼山脈(Bewani Mountains)發現的一個群落有可能是未被描述的亞種。[4]
參考
- Groves, Colin. Wilson, D. E.; Reeder, D. M. , 编. 第3版.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5-11-16: 59–61. ISBN 0-801-88221-4. OCLC 62265494..
- Flannery, T. . Reed Books. 1995. ISBN 978-0-7301-0411-7.
- Wondiwoi Tree Kangaroo 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04-25. Tenkile Conservation Alliance
- Tenkile Tree Kangaroo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2-25. Tenkile Conservation Alliance
- Flannery, Timothy Fridtjof, et al. 1996. Tree Kangaroos: A Curious Natural History. Reed Books, Melbourne. ISBN 978-0-7301-0492-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