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路
简介
正义路北起东长安街,南到前门东大街。明朝初年,御河南出皇城后,放弃了向东南的通惠河故道,改沿新辟的河道一直向南,穿过正阳门东水关,进入北京内城南护城河。清朝光绪时,河两岸分别称“东河沿”、“西河沿”。河上有三座桥,靠近东长安街处为北御河桥,江米巷(东交民巷)处为中御河桥,北京内城南城墙(今前门东大街)北侧为南御河桥。[1][2]
明朝,在北御河桥南侧的东、西两岸各立有一座牌坊,其额分别题有“御河东堤”、“御河西堤”,岸边垂柳依依。所谓“御河新柳暗如烟,万缕长条碧可怜。”明朝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攻入长城,京师戒严,“守城官军御寒无具,尽砍为薪,仅存翰院墙东一带矣。”垂柳由此被砍伐几尽。[2]
清朝末期,这段御河被划入外国使馆界。1901年,使馆界拆除了南御河桥,将御河河床加盖改为暗沟,以作六国饭店的停车场。1906年,使馆界将原来的正阳门东水关洞口扩建改为城门。1924年,有轨电车刚通车时,此地设有“御河桥”站。1926年,将中御河桥以北至东长安街一段御河改为暗沟,路面中央辟为绿化带,原来的东河沿、西河沿成为绿化带两侧道路。1930年代,南河沿改为暗沟后,北御河桥也被拆改为马路。[2]随着御河两岸修筑马路,路名也多次变化,曾有“坟拿儿路”、“英国路”、“协和路”等称呼。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时,御河东侧路称“正义路”,西侧路称“兴国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侧道路统一命名为“正义路”,道路中间辟为街心绿地。[1]
正义路2号,原为清朝肃亲王府。八卦掌大师董海川曾一度藏在肃亲王府内。曾为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内有日本使馆旧址。[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