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暖石橋頭福德廟

武暖石橋頭福德廟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宜蘭縣礁溪鄉光武村武暖路
主神 土地公

武暖石橋頭福德廟,是位於臺灣宜蘭縣礁溪鄉光武村的土地祠,廟前有一座列為宜蘭縣文化資產武暖石板橋

歷史

該地原先為噶瑪蘭族聚落[1]。後來漢族墾民們決定於四結定居,在武暖通蘭古道旁,即武暖石板橋北邊,面向武暖大港水頭建廟奉祀[2]。相傳其神像為先民吳日艷從中國大陸迎來[3]。陪祀神是三官大帝跟土地婆[2]

隨著武暖人口增多,此廟香火日益鼎盛,也更名為「武暖石橋頭福德廟」。臺灣日治時期,不少村民前往金瓜石挖金,信徒把此廟的土地神神像請到礦場供奉,以擲筊杯方式,請土地公指點金礦。相傳信徒幾乎是有求必應,有人還帶黃金回村裡炫耀。在眾人爭相前來請土地公到礦場坐鎮下,原先的神像因而失蹤。因此好另塑一尊土地公金身。[3]

由於福德廟遠望即是龜山島,加上等同長壽的龜是土地公的象徵,因此廟方決議將廟旁的老榕樹修剪成龜的形狀,與遠處龜山島遙遙相對,成為別致的景觀。廟方人員將這棵榕樹視為神樹,早晚一炷馨香與福德正神同享人間香火。[2]

今廟址在光武村武暖路[2],不遠處為涉嫌吳善九槍擊案的藍家偉老家[4]。2004年,廟方籌措基金,以武暖的刺竹根頭製做100對竹筊杯,用五峰旗潭水洗滌,然後選定同年11月26日午時進行祭煉儀式,讓信徒求回去供奉[5]。2008年,廟重建30周年,廟利用2002年修橋石墩挖到的牛樟樹刻成三尊土地公[6]

參考

  1. 廖雅欣. . 《聯合報》. 2006-04-14 (中文(台灣)‎).
  2. 陳柏州. . 《聯合報》. 1998-09-28 (中文(台灣)‎).
  3. 姜炫煥. . 《聯合報》. 2004-11-26 (中文(台灣)‎).
  4. 郭顏慧、黃立翔、邱紹雯. . 《自由時報》. 2007-06-28 [2017-09-19] (中文(台灣)‎).
  5. 姜炫煥. . 《聯合報》. 2004-11-27 (中文(台灣)‎).
  6. 吳淑君. . 《聯合報》. 2008-11-06 (中文(台灣)‎).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武暖石橋頭福德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