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島

龜山島,又稱龜山嶼,最早的名字叫煙斗嶼;國際海圖名稱為五獅嶼[1],頭城人常稱為龜島龜嶼台灣外海、太平洋中的島嶼,位於蘭陽平原東面的太平洋上一座火山島。因外型似浮龜而得名。東西寬3.1公里,南北長1.6公里,面積2.84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公里,直線距離台灣本島的梗枋漁港約9.1公里,距離烏石港約10公里[2]。行政區隸屬於宜蘭縣頭城鎮

龜山島
Gueishan Island / Kweishan Island
龜山島
地理

龜山島位置圖
位置臺灣島北北東方太平洋
坐标24°50′31″N 121°57′6″E
最高海拔398米(1,306英尺)
最高點龜甲山
管轄
宜蘭縣
頭城鎮
龜山里
人口统计
人口无人居住
龜山島
龜山島的位置(紅色圈起處)

1977年以前,龜山島向來都有人居住,後來中華民國政府為軍事需要,將居民強制遷居至台灣本島,並在大溪里建立仁澤新村以安置遷徙過來的島民。1977年之後,直到現今都沒人定居島上,現在該島由海巡署頭城大隊(岸巡第一大隊、第二大隊)官兵管理。

2000年開始,由於政府提倡觀光,對於解除軍事管制的龜山島,進行了航海登島的生態旅遊體驗,並以抽籤方式管制登島人數。一般遊客團體申請進入龜山島,須於預定登島日前三日至二十日,以網路方式向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出申請[3]

歷史

據文獻記載,龜山島上始有居民永久定居為1853年。龜山島屬於私人產業可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間,當年為福建林家所有,1876年時轉讓給壯圍陳家。龜山島雖是私人產業,卻是個無人島,漁民常到島上休息,逐漸留居,發展成為村落,以捕魚為主業,也種植花生,土地都是向陳家承租的。但漁民因為居住困難與海上交通不便,而陸續搬回台灣本島。

1938年5月19日,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所屬宜蘭旅行社俱樂部募集龜山島遊覽團,從宜蘭大溪漁港出發,登「見取丸」赴龜山島觀光,除船長、船員兩人還有二十七名旅客。見取丸在中途不幸翻覆,全船只有四人獲救,廖瓊枝的母親廖珠桂也不幸遇難。後在大溪漁港立有招魂碑[4]

龜山島的M1 90mm海岸砲
龜山島安檢所。龜山島國民小學遺址。

1977年,中華民國政府將龜山島劃入火砲射擊試驗場的射擊區域,因為軍事需要而強制遷村,龜山島居民全部搬遷至頭城大溪,在此之前興建一批國民住宅(仁澤社區)以安置龜山島的搬遷戶。也將島上的媽祖廟拱蘭宮,徙回大溪,廟在,而媽祖神像已去,而駐島的軍人只好將之改為「觀音廟」,奉祀南海普陀山觀音菩薩,以作為精神寄託,改稱「龜山島普陀巖」。

2015年4月20日,因宜蘭外海發生多起地震,龜山島的龜首位置發生小型崩塌[5]

「龜山島軍事管制」鬆綁

宜蘭人常感嘆「全國走透透,只有龜山島還未到」,游錫堃上任宜蘭縣長後,積極推動「龜山島軍事管制」鬆綁,1994年宜蘭縣政府配合「全國文藝季」,舉辦「歸來吧!龜山」,成功促成軍事管制政策鬆綁,讓無法回到出生地,睽違故鄉多年的龜山島人重返龜山島一解鄉愁。龜山島人欣喜登上久違的故土,觸摸著已經荒廢而殘破的舊宅,不少新一代的龜山子弟,都是第一次踏龜山島土地,在登島停留數小時間。到處可看到祖父母輩的島民拉著孫子的手,解說著當年島上的生活點滴與家宅的位置。從此龜山島也重返宜蘭人的懷抱[6]

1987年解嚴後,龜山島觀光案經宜蘭縣政府頭城鎮公所等單位多年努力,行政院於1999年12月22日重新將龜山島半開放。2000年8月1日,龜山島正式對外開放觀光,納入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定位為海上生態公園。為避免自由觀光破壞島上生態,登島前需經申請,限制每日登島人數。目前有航線往來烏石港

地理

龜山島上最高點「401高地」。

龜山島為火山島地質。目前仍有溫泉硫氣孔火山相關活動,屬於活火山[7],其岩層主要是由安山岩質的熔岩流火山碎屑岩所分別構成[7],熱螢光定年結果與地層分析顯示龜山島在過去7000年間至少有4次以上之噴發記錄[7]。島上最高點為龜甲山峰海拔398公尺,加上3米的兩層觀景臺共高401公尺,稱為「401高地」,為台灣離島的第二高山,僅次於蘭嶼紅頭山。另外,緊鄰峭壁的龜頭山峰高達239公尺,而龜尾山峰則為141公尺。島上有兩個湖泊,分別為較小的龜首湖(龜潭)和較大的龜尾湖(龜池),另有溫泉冷泉海蝕洞硫氣孔等景觀。特殊動植物生態及海洋資源相當豐富。

龜山轉頭

宜蘭縣各處所看到的龜山島樣貌是相當不同的,隨著地點有時可以看到龜首,有時則為龜身所隱,龜山頭的外型可能形似龜首(從頭城鎮東北角如石城、大溪一帶觀看),也可能呈現三角形(從羅東鎮五結鄉觀看),這樣的特色更使的龜山島名聲遠播,而造成的原因是因為蘭陽平原海岸線呈現弧形,視線可環繞住本島,因而出現如「龜山轉頭」等這樣的詞。如下圖所示:這一段可稱為(靈龜指路),因為不管你從福隆過來往頭城方向,或是頭城往福隆方向,一開始龜山頭都是與自己的行向相反,但只要看到龜山頭轉到與自己行向同向,就代表目的地快到了,因此只要看到烏龜轉頭,就可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因此又稱靈龜指路。

登島旅遊

每日登島總人數限制,三至十一月,期間週一、週二及週四至週日為一千八百名,週三為五百名。 每日登島時間分四時段,每時段登島總人數,週一、週二及週四至週日以四百五十名、週三以一百二十五名為原則。[3]

龜山八景

龜山島著名的「龜山八景」,分別是:龜山朝日、神龜戴帽、神龜擺尾、龜島磺煙、龜岩巉壁、龜卵觀奇、眼鏡洞鐘乳石、海底溫泉湧上流。

(已絕景)
龜山朝日
神龜戴帽
神龜擺尾
龜島磺煙
(已絕景)
龜岩巉壁
龜卵觀奇
眼鏡洞鐘乳石
海底溫泉湧上流

圖片集

相關作品

中文小說

  • 徐毅振《風臨火山》

参考文献

  1. MIT台灣誌 2011年7月10日 阿溪縱走
  2. 根據Google地圖Google地球測距工具之量測結果
  3. 龜山島登島申請.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4. 紀慧玲. . . 臺灣: 印刻出版. 2009-11-27. ISBN 9789866377273 (中文(台灣)‎).
  5. . 聯合新聞網. 2015-05-15 [2015-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6. 陳賡堯. . 台北: 遠流. 1998: 300. ISBN 957-32-352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7. (PDF). [2012-08-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4-24).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龜山島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