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廣平

汪廣平1921年),中華民國教育家,生於河北省遵化縣北平師範大學地學系畢業,私立明道中學前校長,明道大學創辦人。

任職臺中市立一中校長時期

生平

1951年接掌台中市立一中(今居仁國中)校長一職,積極改革市中校務;先調整師資,嚴格破除全校教職員因循苟且的懶散心態,並努力任用好師資,勒令惡行重大學生退學,因此養成嚴謹校風。[1]

1969年9月接辦已經招不到新生的武訓中學,並改名為「臺中市私立明道高級中學」;經過大刀闊斧的整頓,以及勤謹學風及人文精神的灌注,終於獲得了教育界及各方家長的肯定,漸漸吸引中部地區的學生前往就讀。目前,明道中學已經擴增為擁有500多人的教育行政團隊,以及7000多名學生的大型學校,包含國中部、高中部、綜合高中部。 1976年3月創辦「明道文藝」,這是一本台灣唯一由中學專為青年學子創辦的文學性質刊物,曾七度獲得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刊物金鼎獎的肯定。來源 2001年創辦「明道管理學院」,座落於彰化縣埤頭鄉,並於2007年通過改制為明道大學。

大事記

  • 1937年,河北省立第五中學畢業,到灤縣投考河北省第三師範。
  • 1940年,考取北平師範大學(今北京師範大學)理學院地學系。
  • 1947年,設立唐山中學(今唐山市第一中學)進修班,拯救唐山三百多位流浪青年。
  • 1948年,擔任國立河北第一臨時中學校長,收容河北地區灤河以東失學青年一千餘名。
  • 1949年國共內戰爆發,由遵化經北京張家口歸綏,到蘭州;再經祁連山成都重慶;復經貴州柳州桂林衡陽廣州。旋又奉教育部令,到衡陽接辦自江西潰散下來的國立河北第二臨時中學,率流亡師生四百餘人由桂林、梧州到廣州。10月帶學生撤退到海南島。12月安全到台灣。
  • 1951年,奉台中市政府任命為臺中市立第一中學(今居仁國中)校長(任校長17年)。
  • 1969年,接辦武訓中學,改名「明道中學」(任校長25年)。
  • 1976年,主持創辦、發行《明道文藝》。
  • 1981年,創辦「全國學生文學獎」。
  • 1993年,設立傳統書院式的「國學講壇」。
  • 1999年,籌設明道管理學院(今明道大學)。
  • 2000年,明道管理學院開始建設校園。
  • 2007年,明道管理學院改名明道大學;出版《教育人生六十年》。
  • 2010年,出版《苦旅信行——汪廣平艱辛興學記》[2]

教育理念

大勇生於大智,求智原為求仁;

不惑不憂不懼,全憑無間精誠。

明道首重明倫,明德進而新民,

事事止於至善,人生意義乃明。

這是國學大師陳立夫先生為明道中學所作的校歌,同時也是汪廣平先生一生辦學闡釋教育理念的最佳寫照。來源

資料來源

  • 《苦旅信行‧艱苦興學記》 ── 寧小然 撰文,陳憲仁 編纂,2000年2月,明道文藝社發行。
  • 《汪廣平校長教育人生六十年》 ── 鄭京榮、陳憲仁、蕭水順、陳采秀 主編,2007年3月,明道大學出版。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