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萊馬來人
汶萊馬來人(馬來語:, 爪夷文: اورڠ ملايو بروني),是指生活在汶萊、納閩、沙巴西岸和砂拉越北部的馬來人。他們雖然他們在種族上和其他馬來人彼此相關,並遵循伊斯蘭教的教義,但語言和文化不同於在廣義馬來世界的馬來人。
汶萊馬來人 Orang Melayu Brunei | |
---|---|
汶萊馬來人新娘於婚禮前的 Malam Bebedak儀式。Malam Bebedak 儀式的傳統為汶萊摩拉縣獨特的傳統。 | |
總人口 | |
估計 330,000[1] (1999 estimate) | |
分佈地區 | |
文莱 马来西亚 砂拉越 (老越, 林夢, 美里) 沙巴 (保佛, 實必丹 , 瓜拉班尤, 吧巴) 納閩 | |
語言 | |
汶萊馬來語, 馬來語,英語 | |
宗教信仰 | |
遜尼派穆斯林 | |
相关族群 | |
基達耶人, 馬來人 |
詞源
根據官方統計,汶萊馬來人這一術語只在1921年文萊進行種族人口普查之後才開始使用。這與1906年和1911年的人口普查不同,後者只使用汶萊人一字,這可能表明了文萊人對他們的馬來身份的自我認知的轉變。
西方關於文萊的最早的記錄由意大利旅行家Ludovico di Varthema報導,他說汶萊人比他在馬魯古群島遇到的人膚色更淺,更矮,人民是異教徒但是善良的人。
歷史
起源
人們普遍認為,文萊王國由第一個蘇丹阿拉克·巴塔塔爾在14世紀成立。然而,從中國的記錄來看,較早的文萊早在文萊王國成立前800年就已經存在。儘管一些說法指出,文萊馬來人來自雲南和臺灣,然後南下菲律賓,最後定居在婆羅洲沿海。但研究人員仍然無法追溯到老文萊王國的起源。
音樂
文萊馬來人的主要歌曲和舞蹈是阿達-阿達,傳統上由汶萊漁民傳唱。
参见
- 汶萊馬來語
- 基达耶人
参考
- Adrian Clynes. (PDF). Universiti Brunei Darussalam. [21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年10月16日).
Adrian Clynes. "Occasional Papers in Language Studies, Depart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Universiti Brunei Darussalam, Volume 7 (2001), pp. 11-43. (Brunei Malay: An Overview1)" (PDF). Universiti Brunei Darussalam. Retrieved 21 August 2013. Jump up ^ "The Malay of Malaysia". Bethany World Prayer Center. 1997. Retrieved 23 August 2013.
延伸阅读
- (), 1971.
- Mohd. Nor bin Long; (), 1978.
- Sabihah Osman, Muhamad Hadi Abdullah, Sabullah Hj. Hakip; (), 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