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西工友俱乐部

沪西工友俱乐部,是1924年至1925年期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沪西地区工人工会组织。原址位于西康路口德昌里(今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安远路)[1]。俱乐部旧址德昌里的平房現在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级革命纪念地、普陀区第一批革命纪念地[2][3]

沪西工友俱乐部遗址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上海市普陀区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25年
登录1987年11月17日

背景

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李启汉到沪西开展工人运动,在槟榔路(今安远路)锦绣里开办工人半日学校[4]。1921年,李启汉后因领导和支援浦东日华纱厂罢工上海邮局职工全体罢工香港海員大罷工而被捕入狱[5]。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李震瀛在工人半日学校的基础上开办第一工人补习学校[6]

1922年春,学校被租界巡捕房封闭。同年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嵇直徐玮到沪西开展活动,后开办两个工人补习班[7]。1924年,中共上海党组织决定将两个补习班合并,改为沪西工人补习学校,由孙良惠负责[4]。1924年8月,为加强对沪西工人运动领导,邓中夏李立三项英等决定,吸收工人参加並组织設立了沪西工友俱乐部[8]

沿革

1924年9月1日,沪西工友俱乐部正式成立。共有30多人参加成立大会,会议由孙良惠主持,项英进行了演讲发言[9]。推举项英为俱乐部主任,孙良惠为副主任,嵇直为秘书(不久由刘华担任),刘华顾秀为宣传委员,李瑞清为组织委员,刘贯之为总务委员。李立三与邓中夏在会上拟定了《沪西工友俱乐部章程》共21条,规定俱乐部由“沪西工人组织之”,宗旨是“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互相扶助,共谋幸福”[4][10]

俱乐部位于安远路德昌里内,德昌里地处上海公共租界西区,是纺织工人聚居地。俱乐部设有演讲会、合作社、书报室等,并在各厂设立基层支部或小组[11]。项英、邓中夏、李立三、刘华、瞿秋白恽代英等经常到俱乐部讲课[12]。俱乐部举办工人识字班、补习班,并免收学费。项英、嵇直不久离开上海,刘华成为沪西工友俱乐部的主要负责人。1924年底,俱乐部在十九个纱厂中建立了工会小组,成员发展到近千人[13]

1925年初,沪西工友俱乐部迁至苏州河北岸的潭子湾三德里,继续领导沪西的工人运动[14]。1925年2月,中国共产党通过俱乐部领导沪西日商纱厂2万多工人举行大罢工[15],并成立内外棉纱厂工会[16];同年5月五卅运动期间再次举行大罢工。五卅运动期间,上海总工会成立(5月26日),李立三担任委员长[17]。1925年6月,俱乐部改组为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18]

建築物

俱乐部旧址原为德昌里的3间坐西朝东、砖木结构的平房。當時一间作为文娱活动室,二间作为教室[19]

1959年,嵇直、李瑞青、蒋士贵等到实地探勘,确认安远路278-280号为俱乐部原所在地;但原先三间平房中的北面两间,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被拆除,仅剩南面一间[20][21],成为居民住房[19]

1959年5月26日,该处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1月17日,其遗址被公布为上海市级革命纪念地[2]。1989年9月,被公布为普陀区第一批革命纪念地[3]

其他條目

参考

  1.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纂.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06: 656. ISBN 7-5320-7492-7.
  2. 姚昆遗,王怡然著.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03: 311. ISBN 7-5326-2405-6.
  3. 刘毛伢著.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10: 80. ISBN 978-7-5326-2720-2.
  4. 张一雷主编;上海市普陀区志编纂委员会编. .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4.09: 157. ISBN 7-80515-950-5.
  5. 谭抗美主编;上海纺织工人运动史编写组编. .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06: 85–86. ISBN 7-80023-349-9.
  6. 於安龍. . 北京黨史. 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2014-07-28 [2019-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
  7. 商言等主编. .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2.12: 252–253. ISBN 7-206-01629-4.
  8.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 .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9.07: 213. ISBN 7-80515-415-5.
  9. 《中国共产党编年史》编委会编. .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2: 247–248. ISBN 7-203-03881-5.
  10. 苏子良主编;姚霏,江文君副主编. .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11.08: 780–782. ISBN 978-7-5486-0173-9.
  11. 蔡鸿源,徐友春编. . 合肥:黄山书社. 2012.08: 278. ISBN 978-7-5461-2303-5.
  12. 沈以行等主编. .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6.02: 213–214. ISBN 7-205-03542-2.
  13.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编.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01: 722–727. ISBN 978-7-208-10427-3.
  14. 中华全国总工会编. .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8.08. ISBN 7-80118-540-4.
  15.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编;许德明主编;何继良,戚学炎副主编. .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9.06: 60–62. ISBN 7-80622-318-5.
  16. 张光宇主编;王红等撰写. .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09: 116. ISBN 7-224-01007-3.
  17. .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191.
  18. 夏征农陈至立主编;熊月之等编著.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12: 472. ISBN 7-5326-4071-X.
  19. . www.shzgh.org. [2019-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
  20.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编. . 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8.12: 262–263. ISBN 7-80510-137-X.
  21. 《主人》编辑部主编. .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5.10: 108–109. ISBN 978-7-5426-5280-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