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夏

邓中夏(1894年10月5日-1933年9月21日),原名邓康仲懈中国湖南宜章人,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

邓中夏
个人资料
出生1894年9月7日
 大清湖南宜章
逝世1933年9月21日
 中華民國南京雨花台
国籍 中華民國
政党 中国共产党
其他政党 中國國民黨(1924年–1927年)
母校衡阳中学
湖南高等师范学校
北京大学中文系
宗教信仰

生平

邓早年就读于私塾,后入衡阳中学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师从杨昌济,并结识了毛泽东。1917年,邓随父入北京,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因受李大钊影响而倾向于共产主义。1919年,邓参与发起五四运动,是火烧赵家楼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之一。[1]

1920年,邓协助李大钊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同年末,邓和何孟雄到北京长辛店为工人办劳动补习学校,并领导长辛店铁路工人罢工运动,是为中共开始发动工人运动之始。1922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中夏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进入中共主要领导行列。同年,邓又在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书记。1923年邓随劳动组合书记部前往上海,同蔡和森等创建上海大学并任校务长,创办中国青年杂志,8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局成员。

1924年,国共合作,邓中夏以个人名义同毛泽东等人一同在上海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农部干事。[1]1925年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邓中夏当选全总执委,任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大会闭幕不久,上海发生“五卅惨案”。邓中夏、杨匏安到香港会同苏兆征杨殷黄平等,领导发动省港大罢工。邓担任罢工委员会委员、党团书记。

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分共”之后,邓转入秘密活动。7月20日,邓参加了九江会议,会议决定发动南昌起义,并派遣邓中夏和李立三庐山向中共实际最高领导人瞿秋白汇报。8月7日,邓在八七会议上被选为赴上海担任临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其后,先后兼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和广东省委书记,参加了广州起义。1928年,邓中夏赴苏联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1930年7月,邓中夏回国,被派往湖北洪湖担任红二军团政治委员。同年10月,邓中夏执行“立三路线”,严命军队南渡长江以配合红三军团攻打长沙,此时红三军团早已撤离长沙,使得红二军团的行动失去军事意义,国民政府乘机调集军队进攻洪湖苏区。12月,红二军团被迫返回洪湖苏区。1931年初,鉴于邓中夏的指挥屡遭失败,已无法继续掌握红二军团,加之王明新近夺取中央领导权,中共中央遂派出夏曦接替邓中夏。邓返回上海后遭受闲置。[1]

因1931年初中国济难会各级组织遭执政当局破坏,中共中央委派邓中夏于1932年底对进行重建。1933年5月15日,邓中夏被捕,国统区的中国济难会工作处境复趋困难[2]。9月21日被国民政府枪决于南京雨花台[1]

参考文献

  1. 邓中夏,新华网,于2012-2-23查阅 存檔,存档日期2013-03-20.
  2. 刘欢. . 东方网. 2017-9-18 [2020-08-0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