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
油桐(學名:)是大戟科中的一種落葉樹(英語:),原產地為中國大陸南方、缅甸、越南北部。亦有很多俗名,如「油桐樹」、「桐油樹」、「桐子樹」、「光桐」[註 1]、「三年桐」、「罌子桐」、「中國木油樹」等等[4][5][6],而油桐才是此物種正式的名稱。由於油桐可以生產珍貴的桐油,因此油桐顯得很貴重。油桐是靠樹上產生的種子而繁殖後代的。直到後來,油桐傳入了阿根廷、巴拉圭和美國,以繼續加以培植。
油桐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金虎尾目 Malpighiales |
科: |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
属: | 油桐屬 Vernicia |
种: | 油桐 V. fordii |
二名法 | |
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1][2] | |
異名 | |
Aleurites fordii Hemsl. |
油桐最高可達9(30英尺),油桐葉一般有15~25(5.9~9.8英寸)長和闊,各部分均含有劇毒性,而其中以油桐種子的毒性最強,人類只要吃下一顆油桐種子就可以致命。
賞桐活動
客家人經歷兩、三百年「開山打林」的歷史,滿山遍野的油桐樹,曾是客家人早年重要的經濟作物,所以油桐樹與客家人的淵源相當深厚。
油桐生命力強,也被用來描述性格節儉、堅毅的客家人。隨著時代變遷,油桐樹的經濟價值不復存在,但是強勁的生命力,仍在山林間隨春日時節花開花落,為客家庄的經濟變遷做最好的見證。也如同歷經多次遷徙的客家民族,在面對不同環境的淬煉中,總是堅守根本、堅持創新。
注释
- 油桐之所以又稱光桐是因為其果實外表光滑,沒有皺紋[3]。
参考文献
- .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TaiBIF). [2016-11-13] (中文(繁體)).
- 章錦瑜 著:《喬木賞花圖鑑》,晨星出版
- 其中數個俗名可參考2007 桐花祭 - 桐花研究- 第二章前人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光桐」、「三年桐」、「罌子桐」三種俗名可參考,黃昭國. . 自由時報. [2016-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9) (中文(台灣)).
- 章錦瑜; 劉慧敏(繪者). (PDF). 臺灣: 晨星出版. 2008-10-15: 400頁 [2008] [2016-11-13]. ISBN 978-986-177-219-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1-15).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