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美同盟

左圖1789年以前的法國國旗
右圖1777年1795年間的美國國旗

法美同盟指的是代表法國的路易十六與美國於1778年結成的同盟,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扮演重要的轉折。

背景

法國深深地被英國在七年戰爭中的勝利所震驚,因為他們害怕英國就此擁有海上霸權。從1763年開始,法國和她的盟邦西班牙都開始重建他們的海軍,以期待能在未來的戰爭中結成同盟,並能夠順利英國,甚至是入侵之。由於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從1760年代開始,麻煩日益增多,甚至於1775年爆發了嚴重的反抗以致釀成美國獨立戰爭,於是法國遍期待美國的反抗軍能加入他和西班牙的聯盟當中。

1775年9月,大陸會議認為外國的協助是"毫無疑問可實現的",便開始尋求歐洲列強的支援與協助以對抗英國。法國領導階層欲尋求「讓英格蘭蒙羞」,故開始秘密援助給反抗軍。美國獨立宣言被一些人主張為必要的,用於確保歐陸各國能一致對抗英國。[1]西拉斯·迪恩(一位在巴黎的大使),提出一個反英聯盟,並認為法國應入侵漢諾威葡萄牙(皆是英國的盟國)。[2]

在薩拉托加的投降」顯示出丹尼爾·摩根將軍站在法國瓦萊爾4磅砲的前方。
1778年,位於法國政府的班傑明·富蘭克林接待會。

在美國的同盟提倡者則是親法的湯瑪斯·傑佛遜[3]根據1776年的模範條約,傑佛遜促使法國成為美國的經濟以及軍事夥伴,用以減緩英國的影響力。[4]

1776年,拉托切·特雷維爾開始將法國軍火轉運至美國。法國軍火的支援(像是瓦萊爾加農砲系列,尤其是小型的瓦萊爾4磅砲)被大量的使用在美國獨立戰爭的各個戰場,。這些火砲從法國經由船運抵達美洲大陸,再由馬車運輸到各地。這些火砲在各個戰鬥中(像是薩拉托加戰役[5]約克鎮圍城戰等等)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777年5月2日喬治·華盛頓寫了一封有關補給和火砲的信給希斯將軍:

「我喜歡你今早在樸茨茅斯波士頓遲來的友好貨物。那些內含火炮以及其他軍事物資的法國戰艦非常有價值。我的目的是希望那些不屬東方州區直接需要的武器,可以轉移到比樸茨茅斯更安全的地方,如春田市...我應該也寫信給議會並要求他們立刻將火砲及其他軍事資源從樸茨茅斯撤離。我也將派你護送晚點抵達馬丁尼可(Martinico)的25箱武器去春田市。」

——喬治·華盛頓於1777年5月2日寫給希斯將軍的信[5]
左圖:原始的法美條約,於1778年2月6日簽訂 [6]
右圖:1782年出版的1778年法美條約文本

1777年6月13日,拉法葉侯爵抵達美國並加入華盛頓大陸軍,成為其中的少將。隨後他參與了白蘭地酒戰役並在戰鬥中負傷,之後也參與羅德島戰役。基於美方的要求,拉法葉在戰事進行中返回法國,以利獲得更多支持。

同盟條約

班傑明·富蘭克林的協調下,同盟正式開始談判,並在「法美友好條約」的基礎上,於1778年2月6日簽訂了條約(美軍於薩拉托加戰役勝利後)。[7]這份條約讓法國的陸軍、海軍及財政部可以公開地支援美國,並認為美國有義務保證“從現在開始到以後,對抗其他所有的列強(中略)以維護現今法國王室在美洲的領土」,以交換法國不再美洲繼續擴張領土。[7][8]

行動

1781年,康沃利斯於約克鎮圍城戰役後向法軍(左)以及美軍(右)投降。

美軍和法軍的聯軍幾乎確保了對英戰爭的勝利。[9]法國藉由羅尚博拉法葉格拉斯薩弗倫等人對英軍的阻撓,成功地援助了美國獨立戰爭中的美軍,並持續承認美國的獨立。

歐洲戰場

在歐洲海域發生的海戰始於1778年7月的烏仙特戰役,之後還以1779年的海軍嘗試入侵英國

第一次美國戰場

1778年夏天,法國海軍上將艾斯坦因帶著一個擁有12艘戰列艦和14艘巡防艦抵達,同時還包含了陸軍的增援部隊。在拒絕攻擊位於紐約外圍的李察·何威麾下差勁的英軍之後,法國艦隊航行至羅德島州以便參加攻擊新港的行動。

1779年7月6日,艾斯坦因成功地在格瑞那達海戰中擊敗拜倫海軍上將,但卻在1779年9月的薩凡納圍攻戰中敗陣,隨後返回法國。行動持續到1780年4月的馬亭奎海戰古逸前v.s.羅德尼男爵)。

第二次美國戰場

1780年7月11日,法國援軍在羅尚博伯爵的率領下登陸新港

1780年7月10日,羅尚博和六千名法軍乘著艦隊抵達新港,並以特別遠征軍的名義加入華盛頓大陸軍團[10] 俄亥俄河谷方面,法美聯軍還加入了印度軍,並在奧古斯丁·德·拉·巴爾梅的帶領下參加了1780年的克基昂加戰役。[11]

法國海軍在戰爭中扮演了重要的牽制角色,讓美軍能夠與英國海軍抗衡。1781年的切薩皮克灣海戰中,德·葛拉瑟帶領的法軍擊敗了英國艦隊,讓正在圍攻約克鎮的法美陸上聯軍獲得最終的勝利,結束美國獨立戰爭中最後一場大型戰役。英軍隨後在約克鎮向美軍與法軍投降。

法國仍在1782年的安地列斯群島戰爭中持續地與英國交戰。

印度戰場

1783年,薩弗倫和他的印度盟友海德尔·阿里。

法國為了進一步擴大對英戰爭,甚至還進攻了英國在印度的領地。1782年路易十六馬拉塔首相馬德哈瓦羅二世秘密結成同盟薩弗倫在1782年至1783年間的第二次英邁戰爭中,和海德尔·阿里並肩作戰對抗英國在印度的統治。薩弗倫還在印度和錫蘭的海岸各處攻擊英國艦隊。[12][13]

1782年2月到1783年6月間,薩弗倫不斷與英國海軍的愛德華·休斯上將發生衝突,並與邁索爾王國的統治者結成同盟。[13][14] 薩弗倫發動了以下的戰役:薩德拉斯戰役 (1782年2月17日)、普羅威電戰役(1782年4月12日)、那嘎怕塔姆戰役(1782年7月6日),最終逼使英軍一部投降並攻佔了亭可馬里的停泊處。一支為數三千人的法軍聯合西德·阿里攻佔了古達羅爾。最後雙方於9月3日在港附近爆發了亭可馬里戰役。這一系列的戰役可視為,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英法兩國交手的最後一系列戰役,並於1783年簽訂合約後停戰。

後續發展

本杰明·韦斯特描繪巴黎條約的各國代表團。由於英國代表團拒絕一同擺姿勢,從而讓此畫作無法完成。

最後,雙方於1783年9月3日簽訂巴黎和約,以承認美國的獨立與結束相互敵對狀態告終。

1778年的同盟條約保障了法國在美洲的領土,但美國很快就在1793年背棄了盟約,當時法國正在加勒比海與英國交戰。美國當時所能做的只能維持中立,但是他們的中立對法國來說相當的負面,不僅禁止他們在美國港口私自武裝部隊,還禁止他們將戰利品安置於美國。這樣不情願的舉動等同於結束了雙方的同盟關係。[8]

美法準戰爭期間的海戰,美國星座號戰艦與法國叛亂號戰艦於1799年2月9日的交火。

自從英美於1794年簽訂了貿易條約後,法國便開始襲擊美國的船艦,截至1796年為止,他們總共俘虜了316艘船隻。[15] 不抱任何希望的皮耶·艾德大臣在1796年解釋道:「傑佛遜 (...) 是個美國人,而以此身分來說他不可能真誠地成為我們的朋友。一個美國人生來就是所有歐洲人民的敵人」,到了1798年的XYZ事件更是嚴重傷害了法美關係。[16][17]

這些事件最終導致了法美準戰爭(1798年至1800年)的發生,兩大列強在海生發生了真正的衝突,包括1799年2月9日在尼维斯外海衝突(美:星座號戰艦,法:叛亂號戰艦),以及1800年2月在瓜德罗普外海的衝突(美:星座號戰艦,法:復仇號戰艦)。[15] 隨後雙方簽訂了協議,美國以每年支付兩千萬元作為補償,以換取法國放棄1778年條約的要求。[15]

英國仍然持續干擾美國的貿易與航運,自1807年的樞密院飭令要求英國的盟友及其他任何中立國(指的就是美國),必須對法國實施貿易禁運。美國因此抗議這項飭令違反國際法,[18] 而這項飭令最終也讓兩國間的敵意升高為1812年戰爭

參考書目

  • Bemis, Samuel Flagg. The Diplomacy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1935) online edition
  • Brands, H. W. The First American: The Life and Times of Benjamin Franklin (2002) excerpt and text search
  • Brecher, Frank W. Securing American Independence: John Jay and the French Alliance. Praeger Publishers, 2003. Pp. xiv, 327 online
  • Chartrand, René, and Back, Francis. The French Army in the 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Osprey; 1991.
  • Corwin, Edward S. French Policy and the American Alliance of 1778 Archon Books; 1962.
  • Dull, Jonathan. A Diplomatic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1985.
  • Dull, Jonathan R. The French Navy and American Independence: A Study of Arms and Diplomacy 1774-1787 (1975)
    • Kaplan, Lawrence S. "The Diplomacy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the Perspective from France." Reviews in American History 1976 4(3): 385-390. Issn: 0048-7511 Fulltext in Jstor; review of Dull (1975)
  • Dull, Jonathan R. A Diplomatic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1985).
  • Ferling, John. "John Adams: Diplomat," William and Mary Quarterly 51 (1994): 227–52.
  • Hutson, James H. John Adams and the Diplomacy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1980).
  • Hoffman, Ronald, and Peter J. Albert, eds. Diplomacy and Revolution: The Franco-American Alliance of 1778 (1981)
  • Hoffman, Ronald, and Peter J. Albert, eds. Peace and the Peacemakers:The Treaty of Paris of 1783 (1986).
  • Hudson, Ruth Strong. The Minister from France: Conrad-Alexandre Gérard, 1729-1790. Lutz, 1994. 279 pp.
  • Kaplan, Lawrence S., e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and “A Candid World (1977)
  • Kennett, Lee. The French Forces in America, 1780-1783. Greenwood, 1977. 188 pp.
  • Lint, Gregg L. "John Adams on the Drafting of the Treaty Plan of 1776," Diplomatic History 2 (1978): 313–20.
  • Perkins, James Breck. France i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1911) full text online
  • Pritchard, James. "French Strategy 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a Reappraisal."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1994 47(4): 83-108. Issn: 0028-1484
  • Schiff, Stacy. A Great Improvisation: Franklin, France, and the Birth of America (2005)
  • Simms, Brendan. Three Victories and a Defeat: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First British Empire. Penguin Books, 2008.
  • Stinchcombe, William E.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and the French Alliance (1969)
  • Unger, Harlow Giles. Lafayette (2002)online

參見

  • 法國的對外同盟
  • 美國獨立戰爭中的法軍
  • 七年戰爭中的法軍
  • 法印同盟
  • 南北戰爭中的法國武器
  • 美國獨立戰爭中的法軍單位列表

同盟時的法軍指揮官

註解

  1. Simms p.600-02
  2. Simms p.605-06
  3. Entangling alliances with none by Lawrence S. Kaplan p.24
  4. Entangling alliances with none by Lawrence S. Kaplan p.27
  5. . [2017-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3).
  6. 全文 存檔,存档日期2009-05-23.
  7. Encyclopedia of Tariffs and Trade in U.S. History: The encyclopedia by Cynthia Clark Northrup p.149
  8. Entangling alliances with none by Lawrence S. Kaplan p.27-28
  9. Encyclopedia of Tariffs and Trade in U.S. History: The encyclopedia by Cynthia Clark Northrup p.150
  10. From Yorktown to Valmy Samuel F. Scott p.6
  11.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in Indian country by Colin G. Calloway p.41
  12. The History Projec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存檔,存档日期2011-09-29.
  13. Britain as a military power, 1688-1815 by Jeremy Black, p
  14. Cambridge Ilustrated Atlas of Warfare, p.159
  15. Randier, p.217
  16. Entangling alliances with none by Lawrence S. Kaplan p.29
  17. Full Adet quote on Jefferson in Thomas Jefferson by Richard B. Bernstein p.140
  18. Caffery, pp.56-58

延伸閱讀

  • Stockley, Andrew (2001). Britain and France at the Birth of America: The European Powers and the Peace Negotiations of 1782–1783. Exeter: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ISBN 085989615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