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島城隍廟
簡介
1387年(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在金門城村修築千戶所城,同時興建古地城隍廟,並訂其神誕日為農曆五月十七。
1663年(康熙二年),清廷嚴格執行遷界政策,後浦地區原先的城隍廟因此崩毀[3]。
1680年(康熙十九年),金門鎮總兵署首任總兵陳龍將當地行政中心遷至後浦地區,古地城隍隨之分爐至後浦西門里,成為浯島城隍廟的初始。
1811年(嘉慶十六年),文應舉(1770年 - 1829年)等人倡議並募捐銀貳千參佰餘金,於當年農曆十月動工興建後浦城隍廟,並以官署建築為模仿對象。
1813年(嘉慶十八年)農曆四月,後浦城隍廟興建完工。[1]
1994年秋,浯島城隍廟擴建工程開始;擴建完工後,浯島城隍廟成為一座主建物三開間兩進式、屋頂歇山重簷式的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築物,並增建左右護龍的南方「不見木」以及石雕、剪黏、泥塑、彩繪、藻井等,且另將戲臺後移。
金門浯島迎城隍
金門迎城隍 | |
---|---|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 |
登錄類別 | 民俗及有關文物-信仰 |
登錄公告日期 | 2013年10月4日 |
位置 | 金門縣 |
建成年代 | 康熙十九年(1680年)農曆四月十二 |
所有權者 | 金門浯島城隍廟管理委員會 |
詳細登錄資料 |
每年農曆四月十二為浯島城隍廟城隍遶境巡安日。該日之由來據傳為陳龍遷治紀念日(或稱浯島城隍遷治日[2]),但也可能為城隍廟重建奠安紀念日。[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