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陸戰隊

海軍陸戰隊英語:、),簡稱海陸陸戰隊,是海軍中負責地面作戰、兩棲作戰、船上作戰的軍隊,早期都是步兵隊伍,進入現代則有裝甲配備甚至飛行裝備。大部分國家的海軍陸戰隊組織是隸屬於海軍體制內,但美國英國是將海軍陸戰隊體系獨立為單一軍種,法國則由陸軍所轄。海軍陸戰隊出現的歷史中,早期存在的理由是為了解決強制徵召船隻衍生出來的叛變問題,同時也有保護本國船隻,攻擊敵國船隻的任務;近代海軍陸戰隊在科技演化下朝向專業兩棲作戰部隊改組,成為各國海權發揚的一部分。

任务

在槳帆時代,海軍陸戰隊與水手之間沒有明顯區分;不過西方文明發展早期,希臘與羅馬的船上已經開始有佈署重裝步兵,如:羅馬海軍第一輔助軍團第二輔助軍團,他們就是專業的海軍步兵[1][2],為了是更有效率消滅敵軍艦艇的水手,並佔領敵人船舶。這個時候的海軍陸戰隊,主要任務是以船艦間肉搏戰專業化訓練為主。

海軍陸戰隊出現的成軍紀錄,是出現在風帆時代,1537年建立的西班牙海軍陸戰隊。但是海軍陸戰隊成立初並沒有屬於該軍種的制服,士兵基本上是沒有標準制服,軍官則是採用與陸軍同款式的制服;直到18世紀以後才逐漸獨立出來。海軍陸戰隊成立的任務,除了數千年來持續已久的船艦接舷戰鬥外,開始負責艦隻的保安工作,保護艦上的軍官和防止水手叛變,并負責日常登船搜尋或者逮捕等警備工作。

19世紀以後,遠程艦載火器技術逐漸成熟,接舷戰鬥的機率大減,除了傳統的港口防衛任務外,各國海軍陸戰隊開始轉型;美國海軍陸戰隊因查緝海盜的需求因此仍保留較多的舊時代風格,法國的海軍陸戰隊便大量改組為殖民地警備隊,英國的海軍陸戰隊曾一度以海軍憲兵為主要任務。然而,小型機械動力船舶出現後,兩棲登陸戰術出現許多改變及革新,海軍陸戰隊重新朝專業化改組,過去以海戰任務為導向的小規模散兵部隊,調整為在敵人控制的海岸區域發動登陸戰役的集體化中大型軍隊。

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海軍陸戰隊首次體現其兩棲化轉型之重要性,主力由海上發起第一波进攻搶灘敵人控制下的海岸區域以建立據點,讓後續的友軍(特別是陸軍)可以安全地大量登陸進攻內陸腹地、或是在海军的配合運輸及炮火支援下登陸攻佔岛屿。从此海军陆战队成为各國軍隊兩棲作戰模式下一種不可或缺的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國海軍陸戰隊纷纷成為各種地區性戰爭中登陸作戰的主力,如仁川登陸、等戰役

有別於陸軍作戰時能以陸路、鐵路、空運等方式投射兵員至戰場,海軍陸戰隊多仰賴運兵船搶灘登陸或海軍航空兵航空器運送,這些載具由於本身性能限制無法載運大量兵員,因此海軍陸戰隊向來必須用非常有限的兵員完成任務,建軍目標也以量少質精為方針。

历史

1537年建立的西班牙海軍步兵(Infantería de Marina)是全世界最老的海軍陸戰隊,再來是1610年成立的葡萄牙海軍陸戰隊(Corpo de Fuzileiros),1622年建立的法國海軍陸戰隊是世界第3個海軍陸戰隊。从15世纪到今天,各国也纷纷开始成立自己的海军陆战队,今天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建有海军陆战队。現今日本實施兩棲作戰的任務屬於陸上自衛隊水陸機動團海上自衛隊仍未配備陸戰隊編制,而陸上自衛隊配備的兩棲作戰車輛與兵員可藉由海上自衛隊中具兩棲功能的艦隻(如大隅級運輸艦日向級護衛艦)與航空自衛隊CH-47駐日美軍V-22等運輸直升機執行登陸作戰,尤其針對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

各國海軍陸戰隊

在法國,稱為海軍陸戰隊的部隊有兩支;一支是法國海軍所轄,防衛法國本土海軍港口的法國海軍陸戰槍兵;另一支為殖民時代遺留,由法國陸軍率領的法國海軍陸戰隊(Troupes de marine 或較正式的 Troupes coloniales)。自從1958年起,陸戰隊除了頭銜之外,都屬於陸軍;由於部隊成立主要就是為了殖民地相關治理而組設,因此該支單位主要致力於海外派遣。

法國海軍陸戰隊的士兵比其他法國士兵,多半有為期更長的海外服役,尤其是到非洲服役。海軍陸戰隊的成員包括步兵(包括輕坦克和空中部隊)和砲兵。法國海軍陸戰隊成立於1622年(正式名稱 compagnies ordinaires de la mer),為一支屬於海軍的陸上武力,因在法屬加拿大的軍事行動而聞名。法國海軍陸戰隊於1900年移交給陸軍並成為法國殖民地軍(Troupes Coloniales)的一部分。暱稱「la Coloniale」或「la Colo」指的就是這支部隊。

在1940年的全盛時期,法國殖民地軍包括九個師和多個負責操作馬奇諾防線上機槍據點的小型旅(demi-brigade)。

隨著法國失去其海外殖民地,在1958年12月1日,法國殖民地軍的名稱又改回原本的法國海軍陸戰隊,並成為了法軍干預隊(d'Intervention)主要的組成部隊。

皇家海軍陸戰隊,屬於英國皇家海軍的輕型步兵,並兼為英國兩棲或海陸空協同作戰部隊及雪地或山地戰專家。身為英國快速應變部隊主力,皇家海軍陸戰隊是一支能夠全天候、獨立行動的突擊部隊。

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前身是1支海軍步兵部隊,於1664年10月28日建立,只比西班牙、葡萄牙、法國晚,1755年4月26日起以皇家海軍陸戰隊部隊(當時叫His Majesty's Marine Forces)名義運作。

皇家海軍陸戰隊並與皇家海軍構成為英國海軍軍種。

荷蘭皇家海軍陸戰隊成立於1665年12月10日的第二次英荷戰爭,荷蘭共和國的民間領袖約翰德威特和海軍上將米希爾德賴特所創。部隊指揮官是威廉約瑟夫凡特。荷蘭在第一次英荷戰爭普遍將一般士兵投入艦上戰鬥。這是第五個歐洲海軍陸戰隊,在之前有西班牙的艦隊步兵(1537),葡萄牙海軍陸戰隊(1610),法國海軍陸戰隊(1622),和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1664)。就像英國,荷蘭曾數次解散海軍陸戰隊。在1810年至1813年荷蘭被法國拿破崙王朝占領時。在1801年3月20號就有人提議創建新的海軍陸戰隊,在1806年8月14日時巴達維亞共和國(即荷蘭)國王路易波拿巴(拿破崙之弟)決定創建海軍陸戰隊 。海軍陸戰隊始於1814年,於1817年接受其目前的名稱。

俄羅斯海軍步兵(俄语:Морская пехота)是俄羅斯聯邦軍的兩棲作戰部隊。其性質等同於其他國家軍事力量中的“海軍陸戰隊”,但是與其他國家的海軍陸戰隊通常只是進行兩棲登陸作戰任務有些不同,俄羅斯海軍步兵還有傘降和直升機機降訓練,也裝備陸軍的重型武器,以增強其運載,作戰方式的多樣化。

此外,跟俄國同位於黑海沿岸的烏克蘭海軍格鲁吉亚海軍也有小規模的海軍步兵,係從前蘇聯海軍承繼而來。

美國海軍陸戰隊直屬於美國國防部(DOD)下轄之海軍部(DON,部長為文職部長)與海軍艦隊為同等級之平行單位。海軍陸戰隊由海軍提供運輸及艦隻,但是擁有獨立作戰能力,有自己的飛行部隊。海軍陸戰隊司令亦只向海軍部長(屬文官)直接負責。除了兩棲攻擊外,美國的海軍陸戰隊還有保護駐外使領館、為白宮站崗、和負責主要艦隻內部保安等傳統責任。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前身叫做大陸海軍陸戰隊(Continental Marines),1775年11月10日建立,1798年建立現在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現今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規模包含了海陸空三種領域的武器,如:垂直起降飛機直升機兩棲突擊艦機械化步兵氣墊船等適用於不同任務的載具。

阿根廷海軍步兵突擊隊(Comando de la Infantería de Marina)由阿根廷海軍所轄,指揮部直轄1個步兵營與砲兵、車輛、工兵、通信、後勤、防空等單位、南方陸戰隊下轄2個步兵營、1支特種部隊(兩棲突擊隊)、1個步兵營、及部分步兵連,海陸第5步兵營曾參與福克蘭戰爭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隊隊徽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隊(簡稱PLAMC)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一個獨立兵種,最初成立於1953年,1980年重组,是一支多兵種合成的能快速反應的兩棲作戰部隊。1995年,海軍組建第一支女子海軍陸戰隊。海軍陸戰隊目前擁有約40000名成員。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編制中,没有獨立的大規模海軍陸戰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隊現在主要通過编成2個海軍陸戰旅和若干個海軍基地的形式配屬给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三個艦隊。兩個陸戰旅均配屬南海艦隊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縮寫ROCMC)設立於1914年,是中華民國海軍轄下的兩棲武裝部隊,負責兩棲作戰、反登陸作戰、奪島作戰、臺灣本島及外島守備、軍事設施防衛等任務,並有海軍陸戰隊學校培養海軍陸戰隊幹部,在戰爭時也有快速反應及戰力保存的功能,目前編制總兵力約10000人。轄下另編制有海軍陸戰隊特種勤務隊專職臺灣南部反劫船、反恐等任務,隊內成員均由內部甄選而來之志願役軍官、士官。

德國在二戰時並沒有專業的海軍陸戰隊,但是在卡爾·鄧尼茨推動下組成以特種作戰為主的德國蛙人突擊隊;戰後該支部隊在1958年因西德加入北約而重組。冷戰後,1997年德國設立整合特種作戰、水下械彈處理、海上救援、海上商船護衛等海上任務的海軍特種作戰部隊(SEK M部隊),部隊規模為1個營左右。2014年,德國將數個兩棲性質的部隊統合為海軍防護大隊。

大日本帝國海軍為防衛主要軍港,曾經設有海軍陸戰隊。參與過濟物浦海戰(仁川近海海戰)、日俄戰爭旅順會戰一二八事變淞沪會戰馬尼拉戰役硫磺島戰役沖繩島戰役等。戰後的日本自衛隊內部並沒有成立海軍陸戰隊,僅少數部隊,如:陸上自衛隊西部方面普通科連隊(西普連)專精兩棲作戰和離島守備。在2013年公佈了平成25年度的《防衛計劃大綱》後,敲定了「水陸機動團」的成立,規劃為一支具有海軍陸戰隊部分性質的兩棲部隊[3],並且購入了美軍陸戰隊使用的兩棲突擊載具

各國海軍陸戰隊列表

  • 阿富汗
  • 阿布哈茲
  • 阿尔察赫
  • 阿尔巴尼亚
  • 阿尔及利亚
  • 阿根廷
  • 亞美尼亞
  • 澳大利亚
  • 菲律賓
  • 奥地利
  • 阿塞拜疆
  • 巴哈马
  • 印度
  • 巴林
  • 巴巴多斯
  • 白俄羅斯
  • 比利時
  • 伯利兹
  • 不丹
  • 玻利维亚
  • 博茨瓦纳
  • 巴西
  • 文莱
  • 保加利亚
  • 布吉納法索
  • 柬埔寨
  • 喀麦隆
  • 加拿大
  • 佛得角
  • 中非
  • 乍得
  • 智利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哥伦比亚
  • 科摩罗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刚果共和国
  • 庫克群島
  • 哥斯达黎加
  • 古巴
  • 賽普勒斯
  • 捷克
  • 丹麥
  • 吉布提
  • 多米尼克
  •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 厄瓜多尔
  • 埃及
  • 薩爾瓦多
  • 赤道几内亚
  • 厄立特里亚
  • 爱沙尼亚
  • 衣索比亞
  • 斐济
  • 芬兰
  • 法國
  • 加彭
  • 冈比亚
  • 德國
  • 加纳
  • 希臘
  • 格瑞那達
  • 危地马拉
  • 几内亚
  • 几内亚比绍
  • 圭亚那
  • 海地
  • 梵蒂冈
  • 洪都拉斯
  • 匈牙利
  • 冰島
  • 印度
  • 印尼
  • 伊朗
  • 伊拉克
  • 愛爾蘭
  • 以色列
  • 義大利
  • 牙买加
  • 日本
  • 约旦
  • 肯尼亚
  • 基里巴斯
  • 大韓民國
  • 科索沃
  • 科威特
  • 老挝
  • 拉脫維亞
  • 黎巴嫩
  • 賴索托
  • 利比里亚
  • 利比亞
  • 列支敦斯登
  • 立陶宛
  •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 卢森堡
  • 馬其頓
  • 马达加斯加
  • 马拉维
  • 马来西亚
  • 馬爾地夫
  • 馬爾他
  • 马绍尔群岛
  • 毛里塔尼亚
  • 模里西斯
  • 墨西哥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摩尔多瓦
  • 摩納哥
  • 蒙古
  • 蒙特內哥羅
  • 摩洛哥
  • 莫桑比克
  • 緬甸
  • 纳米比亚
  • 瑙鲁
  • 尼泊爾
  • 荷蘭
  • 新西蘭
  • 尼加拉瓜
  • 尼日尔
  • 奈及利亞
  • 纽埃
  • 北塞浦路斯
  • 挪威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帛琉
  • 巴勒斯坦
  • 巴拿马
  • 巴拉圭
  • 秘魯
  • 菲律賓
  • 波蘭
  • 葡萄牙
  • 德涅斯特河沿岸
  • 羅馬尼亞
  • 俄羅斯
  • 卢旺达
  •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 圣基茨和尼维斯
  • 圣卢西亚
  • 萨摩亚
  • 圣马力诺
  • 沙烏地阿拉伯
  • 西撒哈拉
  • 塞内加尔
  • 塞爾維亞
  • 塞舌尔
  • 塞拉利昂
  • 新加坡
  • 斯洛伐克
  • 斯洛維尼亞
  • 所罗门群岛
  • 索馬利亞
  • 索馬利蘭
  • 南非
  • 南蘇丹
  • 南奥塞梯
  • 西班牙
  • 斯里蘭卡
  • 苏丹
  • 苏里南
  • 斯威士兰
  • 瑞典
  • 瑞士
  • 叙利亚
  • 中華民國
  • 坦桑尼亚
  • 泰國
  • 东帝汶
  • 多哥
  • 千里達及托巴哥
  • 突尼西亞
  • 土耳其
  • 图瓦卢
  • 乌干达
  • 烏克蘭
  • 阿联酋
  • 美國
  • 英國
  • 乌拉圭
  • 瓦努阿圖
  • 委內瑞拉
  • 越南
  • 葉門
  • 尚比亞
  • 辛巴威

图集

參見

  • 特戰隊產業展(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Exhibition)

參考文獻

  1. Lendering, Jona. . Livius.org. [7 February 2010].
  2. Lendering, Jona. . Livius.org. [7 February 2010].
  3. 蘇平. . BBC中文網. 2013-07-14 [2014-04-23].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海軍陸戰隊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