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公遂

涂公遂1905年-1991年8月15日),族名源道,学名士渊,圣名约瑟江西省修水县义宁镇坪田村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2]

涂公遂
个人资料
出生1905年?月?日
逝世1991年8月15日(1991歲-08歲-15)(85–86歲)[1]
台北巿仁愛醫院
死因肺癌
墓地台北县三峡鎭天主教之三德公墓

生平

家世居安乡。先后自小学、师范毕业。此后赴北京,初入民国大学,后转入北京大学(当时两校校长均为蔡元培),课余从事革命救国活动。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大学的师生游行,任总指挥,遭段祺瑞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武力镇压,酿成三一八惨案,死者五十多人,伤者很多,受刀伤,并遭到通辑,潜回江西。[2]

当时,国民革命军北伐,占领赣西各县,直扑南昌,总司令部驻高安。应邀出任总政治部社会股股员,不久升任股长。1927年,国民革命军占领江西全省,继续北伐,随军经九江安庆抵达上海。时值宁汉分裂,奉命赴武汉任职。其间,与万谷婴结婚。不久,总政治部解散,偕家眷返回江西,拜见岳家。1927年年终,在修水坪田奥原卢侍亲。1929年,丁忧。1930年服满,赴南京、上海,获聘为河南行政人员训练所教授,转任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员兼文科主任。1931年,任河南大学文史系教授。[2]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任总政治部设计委员(部长陈诚),不久兼任第二厅主任秘书(厅长康泽)。1938年,改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组织处主任秘书(书记长陈诚、处长康泽),不久升任社会处副处长(处长谷正纲),又升任视导室主任。1947年,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改组为青年部,任设计委员。不久,改任立法院第四届立法委员(院长孙科)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后又当选为江西的行宪后第一届立法院立法委员。[2]

1949年,迁居台北。后应顾孟余邀请,赴香港筹办《大道》杂志,乃暂居九龙,其后获聘为珠海书院教授,一度还获聘为新加坡南洋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又兼任文史研究所所长,其间,曾兼任新亚书院、德明书院、清华书院等书院教授。在香港任教期间,常返回台北出席立法院会议。1987年,辞去教职,迁居台北,专任立法委员。[2]

1991年8月15日,病逝,享年87岁[3]

家庭

  • 父:同轨,字容九,清朝优贡,朝考分发广东知县,因辛亥革命发生而未赴任。中华民国成立后,历任《大江报》主笔,江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江西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教习,江西省立第十五中学校长等职务。享年六十岁。著有《孕云蛰诗集》。育有独子涂公遂,无其他子女。[2]
  • 母:石新慧[2]
  • 妻:万谷婴[2]

参考文献

  1. 「本年(80)八月十五日,清晨六時四十五分,三姐谷鸚來電話,吿知姐夫涂公遂兄,於六時四十分,因肺癌病逝於仁愛醫院」。〈悼念涂公遂兄〉,《江西文獻》第147期,萬國謙,1992-01-01
  2. 修水名人——涂公遂,修水网,2006-02-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3. 「涂立法委員公遂逝世:修水涂立法委員公遂先生,不幸於本(80)年八月十五日上午,蒙主恩召,壽終於台北巿仁愛醫院,享壽八十七歲,家人隨侍在側,並由立法院籌組治喪會,已於八月廿七日上午假台北巿立第一殯儀館景行廳,舉行彌撒公祭,弔客逾千,哀榮備極,隨即起靈,安葬於台北縣三峽鎭天主教之三德公墓」,《江西文獻》 第146期,1991-10-0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