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女人之谜

消失女人之谜丢失的女人之谜,指存在于亚洲部分地区、女男性别比较低的社会现象。

内容

1990年,经济学家阿马蒂亚·库马尔·森首次提出该现象。在发表于纽约时报书评的一篇文章《消失的一亿女人》中,阿马蒂亚·库马尔·森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出生性别比例是大致相同的,即每出生100个女童就同时出生105到106个男童;但是,生物学研究表明,女性在相同的生活、医疗水平下,平均寿命高于男性,疾病抵抗力也强于男性[1]。但是蹊跷的是统计数据显示欧洲、美洲和日本的男女性别比普遍低于西亚、南亚和中国[2]

随后阿马蒂亚·库马尔·森继续进行该疑问的研究,并估算出在亚洲地区至少有一亿名女性“消失”了,即按照其它地区性别比估算得出的女性人口数量与实际的差值超过一亿[3]

解释

最早的解释来源于该现象的发现者,阿马蒂亚·库马尔·森。森指出,造成该现象的唯一可能原因便是东亚传统文化中严重的性别歧视。森指出,在婚姻中,共同资源的分配取决于夫妻的议价能力[4]。然而因为女性工作的限制,妻子的议价能力普遍低于丈夫。这导致妻子获得的食物、医疗等生存资源少于丈夫,因此女性的健康、生命受到影响。此外,选择性堕胎也是导致男女性别比例失常的原因之一。在一些亚洲地区的文化中,女性没有继承权,出嫁的女性也常常被不平等地只视作她们丈夫的家庭成员。因此,堕胎女婴的行为时常发生。即使在生活条件较为优越、能为所有子女提供足够生存资源的家庭中,这种文化中的性别歧视也会导致男女性别比例失衡。许多家庭更是会考虑到男孩的生产力和未来的经济收益大于女孩,因此选择性堕胎甚至杀婴。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中国、印度地区的男女出生性别比例失衡现象非常严重[5]

美国经济学家艾蜜莉·奥斯特在她的博士毕业论文中,为消失女人之谜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在比较全球范围内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和对应的男女性别比例后,艾蜜莉·奥斯特指出亚洲地区的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而且众多统计数据显示乙肝感染夫妇有较高的几率诞下男孩[6]。经过计算,奥斯特认为乙肝导致的人口减少量占到了45%-75%的“消失的女人”[7]

参见

参考文献

  1. Sen, Amartya. . 1990-12-20. ISSN 0028-7504 (英语).
  2. Sen, Amartya. . 1990-12-20. ISSN 0028-7504 (英语).
  3. Sen, Amartya. . 1990-12-20. ISSN 0028-7504 (英语).
  4. Sen, Amartry. (PDF). 1987.
  5. Kabeer, Naila; Huq, Lopita; Mahmud, Simeen. . Feminist Economics. 2014-10-02, 20 (4): 138–163. ISSN 1354-5701. doi:10.1080/13545701.2013.857423 (英语).
  6. Oster, Emily.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5-12, 113 (6): 1163–1216. ISSN 0022-3808. doi:10.1086/498588 (英语).
  7. Oster, Emily.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5-12, 113 (6): 1163–1216. ISSN 0022-3808. doi:10.1086/498588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