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理
深圳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珠江入海口之东偏北。东西长81.4公里,南北宽(最短处)为10.8公里(由最北點至最南點則為約60公里,當中有一半里程跨越香港),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最東點為大鵬半島海柴角),西连伶仃洋和珠江口(最西點為寶安區深圳機場西北發展區),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最南點為內伶仃島東角咀),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而香港油尖旺區內的西九龍站內地口岸區,亦屬於深圳市域,並擁有最複雜的深圳-香港邊界(海平面下4米以下、在相關香港法例中劃定區域,已於2018年9月4日凌晨零時起實際劃歸福田區福田街道治內,而載客列車亦屬深圳市域;但香港部分民法仍適用於該部分土地,而名義上香港邊界並無更改)及深圳市最南點(西九龍站B4層15號月台B4-1坐標點)。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最北點為羅田水庫)。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人口多数来自外地,因此深圳被称为“移民城市”。



人口及行政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网站公布的资料,200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7.7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81.93万人,暂住人口645.82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12.64‰,死亡率1.41‰,自然增长率11.2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239人。(另一统计数字是根据《新京报》2005年8月19日报道,深圳市长许宗衡在2005年8月17日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当前深圳市户籍人口165万,非户籍人口有800多万。这个数据中非户籍人口多于统计局公布的暂住人口645.82万,据信差异是因为有200万流动人口不包含在统计局资料内。而户籍人口统计数据的差异尚不清楚原因)
深圳市的特区与非特区之间曾建有一条全长129.7公里的特区管理线,在进出特区的7条公路的路口分别设有边防检查站。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最初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到珠江口安乐村,南与香港新界紧连,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脉,总面积327.5平方千米,包括了罗湖区、福田区和南山区,是中国除海南省以外最大的经济特区;而在2006年後,「經濟特區」擴至全市市域。
气候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22.3C,最高温度38.7C,最低温度0.2C。年平均降雨量为1924.7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数为206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平均每年受热带气旋(台风)影响4—5次。
深圳市(平均数据1986-2015年,极端数据1952-2017年)气候平均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 29.1 (84.4) |
30.3 (86.5) |
32.0 (89.6) |
34.0 (93.2) |
35.8 (96.4) |
36.9 (98.4) |
38.7 (101.7) |
37.1 (98.8) |
36.9 (98.4) |
35.2 (95.4) |
33.1 (91.6) |
29.8 (85.6) |
38.7 (101.7) |
平均高温℃(℉) | 19.8 (67.6) |
20.6 (69.1) |
23.0 (73.4) |
26.4 (79.5) |
29.6 (85.3) |
31.3 (88.3) |
32.3 (90.1) |
32.3 (90.1) |
31.4 (88.5) |
29.2 (84.6) |
25.5 (77.9) |
21.5 (70.7) |
26.9 (80.4) |
每日平均气温℃(℉) | 15.5 (59.9) |
16.6 (61.9) |
19.2 (66.6) |
22.9 (73.2) |
26.2 (79.2) |
28.2 (82.8) |
29.0 (84.2) |
28.8 (83.8) |
27.9 (82.2) |
25.4 (77.7) |
21.5 (70.7) |
17.2 (63) |
23.2 (73.8) |
平均低温℃(℉) | 12.7 (54.9) |
14.0 (57.2) |
16.7 (62.1) |
20.5 (68.9) |
23.8 (74.8) |
25.8 (78.4) |
26.4 (79.5) |
26.3 (79.3) |
25.3 (77.5) |
22.7 (72.9) |
18.6 (65.5) |
14.2 (57.6) |
20.6 (69.1) |
历史最低温℃(℉) | 0.9 (33.6) |
0.2 (32.4) |
3.4 (38.1) |
8.7 (47.7) |
14.8 (58.6) |
19.0 (66.2) |
20.0 (68) |
21.1 (70) |
16.9 (62.4) |
9.3 (48.7) |
4.9 (40.8) |
1.7 (35.1) |
0.2 (32.4) |
平均降水量㎜(英寸) | 25.6 (1.008) |
39.1 (1.539) |
63.1 (2.484) |
150.1 (5.909) |
241.9 (9.524) |
350.2 (13.787) |
323.6 (12.74) |
334.5 (13.169) |
226.5 (8.917) |
60.3 (2.374) |
36.9 (1.453) |
34.7 (1.366) |
1,886.5 (74.27) |
平均降水日数(≥ 0.1 mm) | 5.1 | 8.0 | 10.0 | 11.4 | 15.0 | 18.6 | 17.2 | 16.4 | 12.8 | 5.7 | 4.9 | 5.5 | 130.6 |
平均相对湿度(%) | 68 | 75 | 76 | 79 | 79 | 80 | 78 | 78 | 74 | 67 | 66 | 64 | 73.7 |
每月平均日照时数 | 141.3 | 101.3 | 99.3 | 110.8 | 147.2 | 165.5 | 213.9 | 185.7 | 172.4 | 189.6 | 168.3 | 161.3 | 1,856.6 |
来源 #1: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 |||||||||||||
来源 #2: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 |
水资源
全市平均年降雨量為1966.4毫米,降雨集中在4-9月,淡水資源總量為19.3億立方米。市域內分佈众多河流,但徑流量普遍較小,積水能力差,天然淡水資源有限,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全國平均值的1/3,由于污染严重,五大河流水质均不能达到地表水5类标准,截至2014年,深圳70%的水源需要从外部引入,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2,屬于中国7大严重缺水城市[1]。
深圳境內河流分別歸屬東江、海灣和珠江水系,深圳区域内河流共计310条,最大的5条河流为深圳河、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1]。
参考注释
- 南兆旭. .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13-11. ISBN 9787807095484.
- 深圳政府在線. . 人民網. 2005-08-24 [2011-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