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钻探计划

深海钻探计划Deep Sea Drilling Program,DSDP)是1968年至1983年期间实施的一项海洋钻探计划,其目的是在世界大洋打大量不太深的钻井,采集沉积岩心,取得洋底地壳上层的资料。

“格罗玛·挑战者”号

历史

1964年5月,邁阿密大學海洋科学研究所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所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联合组成了地球深部取样海洋研究机构联合体(Joint Oceangraphic Institutions Deep Earth Sampling,JOIDES),不久华盛顿大学加入联合体。1965年,JOIDES 在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东海岸钻了14口井,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成果。1966年6月24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指定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为 JOIDES 的操作单位,与之签订协议,由基金会提供1260万美元实施深海钻探计划,以取代耗资不菲的莫霍计划。1968年,深海钻探计划的专用钻探船,由环球海洋钻探公司建造的“格罗玛·挑战者号”建成下水并交付使用。

实施过程

在1968年至1983年的15年里,“格罗玛·挑战者号”完成了96个钻探航次,总里程超过60×104公里,在624个钻位上钻探了1092个深海钻孔,采集深海岩心总长超过97公里,采集范围覆盖了除北冰洋之外的全球各大洋。随着第一阶段(1-9航次)、第二阶段(10-25航次)和第三阶段(26-44航次)的顺利展开,1975年,苏联联邦德国英国日本等国也加入了该项计划,深海钻探计划进入了大洋钻探的国际协作阶段(International Phase of Ocean Drilling,IPOD)。1983年11月,“格罗玛·挑战者号”退役,接替它的是更加先进的“乔迪斯·决心号”,深海钻探计划也随之改称为大洋钻探计划

一个主要的技术进步是在钻孔后扩大使用孔。[1]钻探期间和之后进行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测量,偶尔在孔中安装了长期的地震监测装置。这扩大了对板块构造涉及的动态过程的理解。另一项技术进步涉及1979年引进液压活塞芯(HPC[2]),允许恢复几乎未受干扰的沉积物核心。这大大增强了科学家研究古代海洋环境的能力。

从1968年8月11日至1983年11月11日,Glomar Challenger取得了以下成就:

渗透在海底以下的总距离 325,548米
总间隔cored 170,043米
总核心回收并储存 97,056米
总体核心复苏 57%
回收核心数 19,119
调查点数 624
已经完成的考察数量 96
海底深度最深 1,741米
最大渗透到玄武岩外壳 1,080米
最深的水 7,044米
旅行总距离 375,632海里(695,670公里)

成果

深海钻探计划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验证了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此外还还根据海底钻探所取得岩心,重建了大西洋的海底扩张历史,提出距今约9000万年前,南极洲澳洲南美洲先后脱离,逐步形成了大西洋。还证明了印度板块曾以超过10cm/a的速度向北漂移,在近6500万年移动了4500km。

参看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1. http://iodp.tamu.edu/publicinfo/glomar_challenger.html.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2. . CRC出版社. : 142. ISBN 978148220741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