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機器局遺構

清代機器局遺構,位在臺北市塔城街兩側,為1885年建立的機器局遺跡,在2006年因臺北捷運松山線施工整地時被發現,包含石砌牆、清代石板路和機器局四進衙門的遺構,於2009年登錄為臺北市市定古蹟,目前部分展示於捷運北門站,部分地下的遺構已以回填的方式保護[1]

清代機器局遺構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展示於台北捷運北門站的機器局遺構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類別衙署
登錄公告日期2009年2月5日
位置臺北市大同區塔城街東西兩側
座標25.048631°N 121.509822°E / 25.048631; 121.509822
建成年代清領時期
詳細登錄資料

介紹

機器局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於1885年在臺北府城北門外興建「機器局」,可稱為臺灣的第一座現代化工廠,並聘請洋人為工廠監督,主要製作槍礮子彈及修理槍礮。1892年,機器局設置鑄錢機器,開始鑄造錢幣,同時兼管鐵路的維修及伐木局。機器局在日治初期改為「臺北兵器修理所」,負責修理軍隊的兵器與製造各種砲彈小銃丸並藥莢[2]

1900年,砲兵工場轉由鐵道部使用,南側由鐵道部行政辦公空間,北側作為臺北工場,用來修復與製造鐵道相關的構件。1909年,鐵道部向東擴展[2],並於1918年5月完工鐵道部廳舍第一期,取代原本使用的清代機器局四進衙門,由鐵道部下屬各課室使用[3]。1930年代,機器局原建物拆除改建為其他房舍與鐵路宿舍群。

遺構的發現

2006年底,為興建臺北捷運松山線,在整地時發現了機器局部分遺構,捷運施工也暫時停工,之後花了一年多進行開挖與調查。所發現的清代石板路為臺北僅見,由長條石板與鵝卵石相間鋪設而成,而機器局四進遺構與東側圍牆則見證了臺灣現代化的發展。捷運局後來為此修改北門站的出入口位置[1],並在北門站內展示部分遺構與其他發掘出的物品。

參考資料

  1. . 臺灣大百科全書.
  2. . 國家文化資產網.
  3. . 國立臺灣博物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