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通鉴
《清通鉴》 由戴逸、李文海主编,1999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按照《资治通鉴》体例编写的一部编年体清史。本书的面世使中国古代的“通鉴体”编年史系列终成完璧。本书由戴逸编撰,上起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下迄清溥仪宣统三年(1911年),共三百二十八年,二十二册,其中附录两册[1]。
成书
宋朝司马光开创通鉴体例,继此之后,北宋刘恕撰《资治通鉴外纪》,南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清代毕沅撰《续资治通鉴》,夏夑撰《明通鉴》,而却一直缺少清代历史。
按照我国的史学传统,往往是后继的政权为前朝修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民国政府在短暂的38年间,没有也不可能完成清史的编纂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提出了新中国要完成“隔代修史”的任务。
《清通鉴》用浅易文言书写成,文风力求简明扼要。所谓简明,即文字简练,干净,不艰涩,不枝蔓,眉目清楚,尽可能生动;所谓扼要,即分清主次,抓住要害,不东拉西扯,让人读后不知所云。全书文字风格虽大体定位在“浅易文言”,由于时代不同、史料不同以及作者主观条件不同,可能会有,也允许存在文风上稍许差异,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各朝[2]。
内容
- 《清通鉴(1) 明万历十一年起 太宗天聪四年止》
- 《清通鉴(2) 太宗天聪五年起 世祖顺治五年止》
- 《清通鉴(3) 世祖顺治六年起 世祖顺治十八年止》
- 《清通鉴(4) 圣祖康熙元年起 圣祖康熙二十二年止》
- 《清通鉴(5) 圣祖康熙二十三年起 圣祖康熙四十五年止》
- 《清通鉴(6) 圣祖康熙四十六年起 世宗雍正元年止》
- 《清通鉴(7) 世宗雍正二年起 世宗雍正十二年止》
- 《清通鉴(8) 世宗雍正十三年起 高宗乾隆十五年止》
- 《清通鉴(9) 高宗乾隆十六年起 高宗乾隆三十三年止》
- 《清通鉴(10) 高宗乾隆三十四年起 高宗乾隆五十二年止》
- 《清通鉴(11) 高宗乾隆五十三年起 仁宗嘉庆八年止》
- 《清通鉴(12) 仁宗嘉庆九年起 宣宗道光元年止》
- 《清通鉴(13) 宣宗道光二年起 宣宗道光二十一年止》
- 《清通鉴(14) 宣宗道光二十二年起 文宗咸丰四年止》
- 《清通鉴(15) 文宗咸丰五年起 穆宗同治二年止》
- 《清通鉴(16) 穆宗同治三年起 穆宗同治十二年止》
- 《清通鉴(17) 穆宗同治十三年起 德宗光绪十年止》
- 《清通鉴(18) 德宗光绪十一年起 德宗光绪二十年止》
- 《清通鉴(19) 德宗光绪二十一年起 德宗光绪二十七年止》
- 《清通鉴(20) 德宗光绪二十八年起 宣统三年止》
參考來源
- 戴逸; 李文海. . 大陸: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0-01-01. ISBN 9787203039075.
- 章开沅. . 大陸: 岳麓书社. 2000-01-01. ISBN 978780520982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