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北村 (溪口鄉)

溪北村,是臺灣省嘉義縣溪口鄉轄下的行政區。面積1.7682平方公里,轄下鄰數14鄰,總人口數745人。溪口鄉重要行政、文教機關皆位於該村,包含溪口鄉公所、溪口鄉衛生所等[1][2]

溪北村
 中華民國村里

溪北村在嘉義縣溪口鄉的位置
縣市嘉義縣
鄉鎮市區溪口鄉
舊名打貓南堡
區劃14鄰
面积
  总计1.7682平方公里
人口(2017年2月)
  總計745人
  戶數267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8

地理

溪北村由後港、溝明及小柴林腳三個聚落組成。東臨溪西村,西臨柴林村,南臨美北村;道路交通以溝明活動中心為中心點[2]

今日的溪北村及比臨的溪西村、溪東村,街位於三疊溪南方,在日治時期區劃地名中統稱為「打貓南堡」下的「雙溪口庄」,迨後地方制度更改廢區置庄設立庄役場,將「溪口庄」所在地分為一保、二保、三保、四保、五保、六保,五保為溪北村,六保為溪明村,溪明村後因人口數少併入溪北村[3]

聚落歷史

溪北村由後港、溝明及小柴林腳三個聚落組成。

  • 後港,位於舊河道的北方,即在其背後,故得名,聚落內以饒平劉氏為多,其次為饒平張氏,現已發展成街區。
  • 溝明,西元1851~1861年(清咸豐時期),陳姓祖先分自新港鄉古民,依記載古民舊名「猴眠庄」,故可能後來音轉為溝坪;新港鄉古民村和中庄村之族譜,亦有記載其大房係在溝坪。西元1862~1874年(同治年間),記載此聚落名為「溝仔坪」。日治初期,被字成與溝坪音近的溝明(日語音),故名[4]
  • 小柴林腳,係由柴林腳鄭性分移出的新聚落,村落較小,故得名小柴林腳,位於溪北村最南側聚落[1]

教育

溪口國民小學,創建於西元1901年,前身為雙溪口公學校。目前學生人數321名,共有14個班級,其中包含1特教班[5]

文化資源/文化資產

  • 三仙宮:主祀三山國王,為小柴林腳之庄廟,係先人自廣東迎入本地奉於家宅,由於香火鼎盛,於西元1836年(道光十六年)在現址後約一丈處,創立廟宇,安座神位。
  • 溪口鄉文化生活館:座落在溪口國小旁,以圖書館功能轉型出發,開館之初即加入文建會(現文化部)地方文化館行列,不定期舉辦藝文活動[6]

景點

  • 溪口鄉文化生活館,是全國第一座圖書館、展演空間共構的綠建築,並獲得內政部核定的黃金級綠建築標章[7]
  • 溪口老街,位於溪口鄉中正路段,老街於清道光年間形成,是鄰近庄民市集之地,物前老街上保由一段傳統街屋,知名百年歷史張濟生中藥店是老街上第一幢建築,另有張氏家族所建巴洛克風格洋樓,迄今仍可在老街上看見[8]

參考文獻

  1. . [2017-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2. . ISBN 978-986-02-19229-6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3. . [2017-07-04].
  4. . [2017-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6).
  5. . [2017-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3).
  6. . [2017-07-04].
  7. . [2017-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9).
  8. . [2017-07-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