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輔導
熱線輔導或稱電話輔導[1]是一種輔導服務,透過輔導探討來電者的處境、問題及危機,並是升來電者的自我認識及發展個人潛能,從而協助來電者克服困難及障礙[1]。對於抑鬱症及懼曠症的患者,熱線輔導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2][3]。
發展
1953年英國為提供企圖自殺者的服務而創辦撒瑪利亞會,1963年澳洲成立類似組織生命線。
熱線輔導則起源於1958年美國自殺預防中心[4],當時熱線輔導是為了向企圖自殺者提供即時的危機介入。後來則發展成為精神病康復者、問題賭徒、酗酒人士、性暴力等的支援及輔導服務。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於1960年代展開了香港第一條熱線輔導服務,當時只有一名全職社工及義工負責接聽來電[5],其後香港青年協會、家計會等相繼在香港展開不同類類的熱線輔導服務。
特色
熱線輔導與傳統的輔導服務有所不同,熱線輔導有其獨特性,因此能吸引很多人致電熱線要求服務[6]。來電者對於輔導的開始及終結擁有絕對的權力,他們可以選擇適當的時間和地點才致電熱線尋求服務,同時他們亦可以隨時終止輔導的過程。另一方面,由於電話的限制,輔導員無辦法核實來電者的個人資料,因此熱線輔導相比傳統輔導私隱性較高,來電者可以向輔導員提供不盡真實的資料,來電者因而可以更開放地分享自己的感覺及困難。同時,熱線輔導擺脫了地域的限制,尤其是現今社會手提電話的普及,來電者隨時皆可以尋求熱線輔導的服務。除此之外,熱線服務是危機介入的最方便及快捷的輔導途徑,來電者能於時間內找到輔導的對象。最後,由於熱線輔導不需要求求助者親身尋求協助,減少了求助者的標籤效應,從而提升有需要人士尋求協助的動力。
限制
很多時候,來電者都是一次性來電,輔導員在收線後未必能為來電者提供服務,因此,時限對於來電者和輔者而言都是一種限制,來電者必須在短時間內交代來電的原因,同時在分享問題時,應避免集中討論過去的事情,來電者應集中討論現時的感受及處理問題的方法。輔導員方面,由於時間所限,輔導員必須準確地評估來電者的需者,然後根據問題的危急程度及複雜程度訂立討論的先後次序[7],儘量在20分鐘內解決來電者的問題。因此,來電者內心深處的一些感受未必可能因為熱線輔導以得到解決,因為熱線服務著重於此時此刻的問題及感受。
特殊來電者
參考文獻
- Robsenfield, M. (1997). Counselling by Telephone.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
- Lynch DJ, Tamburrino MB, Nagel R. (1997). Telephone counseling for patients with minor depression: preliminary findings in a family practice setting. J Fam Pract. 44(3):293-8
- Tutty S, Simon G, Ludman E. (2000). Telephone counseling as an adjunct to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in the primary care system. A pilot study. Eff Clin Pract. 3(4):191-3
- Lester, D. (1995). Counseling by Telephon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Crisis Intervention, 2, 57-69.
- 徐小曼、彭淑嫻編, (2007), 「你有心事 我用心聽」青少年熱線輔導--理解與介入, 香港:香港青年協會
- Lester, D. & Brockopp, G. W. (2002). Crisis Intervention and Counselling by Telephone. Illiniois: 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 Johnson, L. C. (1998). Social Work Practice: A Generlist Approach. Boston: Allyn and Bacon
- Sanders Pete. (1996)2nd. An Incomplete Guide to Using Counselling skills on the Telephone. Redwood Books. Trowbridge, Wilys.
- Wark, V. (1984). The Sex Caller and the Telephone Counselling Center. Springfield, Ill: Thomas Publisher.